高鐵、工研院、台車 合攻國車國造

工商時報【陳昱光、袁顥庭╱台北報導】 國車國造再邁步,台灣高鐵宣布與工研院、台車簽約,攜手打造「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及3輛「柴液型調度機關車」,合計簽約金額7.63億元,預計2022年1月啟用。 台灣高鐵3日舉辦「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暨「柴液型調度機關車」採購簽約典禮,由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台灣車輛董事長蔡煌瑯代表簽約,交通部部長林佳龍以及經濟部部長沈榮津也共同出席。 江耀宗指出,台灣高鐵本土化開發「雙喜臨門」,與工研院合作研發「轉向架走型測試設備」,將讓高鐵列車維修更有效率,提升運能效率,掌握可靠檢修品質;同時也首次與台車開發「柴液型調度機關車」,將針對高鐵運輸需求設計,可以單獨完成調車,同步控制列車煞車設計,進一步確保機關車的連結車速控制與行駛安全。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台灣軌道產業有736億元產值,其中光是維修運轉就占了逾200多億元,要能自主維修才能把握住龐大市場。與高鐵簽約的工研院轉向架測試技術,從頭到尾都可以實現自動化,加上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還可作為高鐵預防性維修診斷。預診斷功能在維修上是非常重要的機制,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提前了解避震器或啟動馬達等設備元件,是否已經到了需要換掉的時間,不要等到壞掉了再去更換,降低大量維修成本。 經濟部部長沈榮津表示,工研院機械所運用科專計畫支持國產化自主設備開發,衍生國產自主車輛相關特殊應用設備,輔導廠商開發巡軌車馬達及巡軌車電池管理系統等國產化零組件,並於去年一起完成高鐵公司電動雙向巡軌車,成效已獲得高鐵公司肯定。今年再接獲高鐵公司委託,訂製「轉向架走行測試裝置設備」,期許高鐵與工研院雙方的合作,不僅落實輔導軌道產業國產化,及提升高鐵行車安全性之效益,同時也達到法人科專藉由產研合作解決產業需求的目標。 政府推動軌道產業國產化,希望維修國產化的目標能從2018年的86億元,提高至2026年的117億元。有鑑於此,工研院與高鐵合作,2019到2021年將於高雄燕巢總機廠建置台灣首座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BRT),將加速台灣軌道維修本土化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