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偏鄉3所高國中小學獲選全國教學卓越獎

教育部一一二年教學卓越獎揭曉,高雄市有三所學校獲選,分別是桃源區興中國小、杉林區巴楠花國中小與六龜區六龜高中,全部來自偏鄉學校且囊括國中小學與高中,也看見高雄偏鄉教育在發光。

高市府教育局今(一)日說明,高雄市地形狹長且有山海河港,偏鄉學校各有風采,近日在教育部公佈的「一一二年度教學卓越獎」入圍名單中,囊跨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習階段,分別由三所偏鄉學校興中國小、杉林區巴楠花國中小,以及六龜高中獲選,即將於十一月十七日在中正大學揭曉最高榮譽金銀質獎;教育部的教學卓越獎團隊,金質獎可獲得獎金六十萬,銀質獎三十萬,歷年來皆是競爭激烈,參賽的各縣市團隊皆經過縣市級初賽後始能參與全國決賽,能夠入圍的團隊都十分傑出且深具特色亮點。

高雄市著重偏鄉教育,投入資源豐富,這次一一二年教學卓越獎入圍全國金銀質獎名單的三級學校,皆是來自偏鄉學校,其中位於桃源區的興中國小、六龜區的六龜高中更是隸屬極度偏遠學校;另巴楠花中小學是原民實驗學校,雖在偏遠地區依然各展風采,開創卓越教學嘉惠學子,同時受到全國肯定。

六龜高中校長梁華蓁校長表示,六龜高中獲選教學卓越獎,該課程設計圍繞著「六龜」學,意涵包括在六龜「學」, 以及就在「六龜學」,讓學生從在地認同找到根,並開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多元的教學;此外,以六龜文史為核心主體,在地實地踏查;以玩為元素, 引發學習動機;以藝術為媒介,串接各學習領域;以生活為範疇,連結在地認同;以模組產出為方向,延續傳承課程;以雙語科技為基底,磨練表達力,導引六龜高中學子從在地出發,展開多元與豐富的學習。(見圖)

高雄市桃源區興中國小秉持著「往後找尋自己的根」的信念,以「族語復振」作為核心,營造自然的族語場域讓孩子開口說,讓學生在感同身受、五感探索、我思我寫、身體力行下浸淫在族語情境,並引進耆老及語推人員,藉由親子歌 謠、耆幼共學、族語創作等相關活動,傳授相關知識讓孩子主動學;孩子從單詞背誦、圖卡說故事,進而瞭解自身文化及提升族群認同感。

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因應氣候變遷年代,以巴楠花韌性特質與未來文化使命,發展「ING-PADAN」的課程,ING是指以文化場域為本的問題導向學習,PADAN是指走入場域共學,開展成長型跨科合作路徑,以五大學習路徑體驗、覺察、設計、創意、改變培養學生學習遷移能力與奠基學力,持續成長為國際接軌的地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