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推動食魚教育 師生體驗「友善養殖」 認識「漁村創生」

高雄大學推動食魚教育,師生換著「青蛙裝」下池,親身感受漁民飼養、撈捕作業辛勞。 (記者王正平攝)
高雄大學推動食魚教育,師生換著「青蛙裝」下池,親身感受漁民飼養、撈捕作業辛勞。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響應世界地球日,國立高雄大學助理教授藍美雅帶領學生參訪「百大漁青」張博仁創辦的「漁創客」青創基地,請益友善養殖、漁村創生、食魚教育理念作法,促進青年返鄉創業、共榮共好成果;師生也換著「青蛙裝」下池,親身感受漁民飼養、撈捕作業辛勞之外,也實際見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指標十四「保育海洋生態」精神。

藍美雅長期投入社區工作與研究,有感於農漁村面臨人口外流、青壯年與家鄉疏離感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她從根本教育著手,包括課程講授、案例介紹、工作坊參與及社區實地見學,促使青年學子更認識與認同腳下土地,激發跨出舒適圈、挑戰與開創無限可能。

身為漁三代的張博仁,堅持環境友善養殖,協助農村社區提升漁獲品質,並組織「漁創客」協助青年漁人返鄉創業,榮獲「二0二二第三屆農村領航獎」。

張博仁不藏私,慷慨分享創業理念與心路歷程,並精心安排多個學習單元,包括體驗穿青蛙裝下水收蝦;認識斑節蝦(明蝦)、草蝦、白蝦及產業介紹;餵食及觀察虱目魚、黃金鯧。午餐更是端出自家養殖、知名法式主廚指定食材的蝦、虱目魚料理讓師生大快朵頤,直接感受「從產地到餐桌」六級產業經營模式。

高雄大學致力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價值推動SDGs永續發展,融入課程規劃,同時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挹注,促進與社區鄰里多元連結。例如創新學院「遇見社區訴說在地」、通識教育中心「旅讀社區」課程,藍美雅師生一行走讀請益「漁創客」張博仁,體現指標十四「保育海洋生態」食魚教育乃至地方創生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