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論壇)傳產中小企業要及早因應淨零減碳

全球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遷惡化,淨零碳排成為一種顯學,目前全球已有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宣示淨零,政府也在二○二一年宣示臺灣二○五○淨零目標。

往大了說,這是人類為自救的因應做法;往個人說,經濟民生乃至生活型態都會有所影響。高雄是台灣製造業重鎮,產業橫跨鋼鐵、石化、金屬、扣件、高科技等供應鏈,包含九十餘家排碳大戶、七百多家螺絲、螺帽產業,產業碳排占比全台最高,碳排佔全國五分之一,其中工業排放占比為八十三%、住商九%、運輸七%,相對於其他縣市來說,高雄要成為淨零城市,具有更高的挑戰性。大型企業固然有著大量碳排,但是更值得政府注意及關照的,是傳統產業中對於淨零碳排因應能力更弱的中小企業工廠,如轉型不成功或調適不良,需要節省雇用成本或面臨退場,恐影響傳統高碳排產業勞工的工作權。

產業邁向淨零排放的過程中,生產及經營模式勢須面臨改革,可能進一步對勞工、企業及區域經濟產成影響,在淨零綠生活的各項措施下,低碳產品或商業模式要求愈來愈高的情境下,企業生產原物料成本增加,可能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對民眾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在即將迎來的淨零時代中面臨巨大挑戰,從法規、盤查、減碳、負碳到碳交易以及人才的培育,從製程改善、能源轉型到產業升級,高雄傳統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工廠,要及早因應淨零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