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族群術後啟動細胞週期抑制劑 降低復發

(記者洪毓津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109年癌症登記數據顯示,乳癌佔女性十大癌症中的第一名1,個案數超過一萬五千人,其標準化發生率高達82.1(每10萬人口),乳癌著實成為女性健康一大威脅。其中荷爾蒙陽性 (HR+HER2-)患者佔所有乳癌亞型中七成,人數居冠。所幸在醫療科技發達的現在,早期乳癌的治療也越來越成熟,尤其荷爾蒙陽性 (HR+HER2-)患者一般認知治療成效與預後狀況較佳,然而,這也代表「復發風險」常被輕忽。

台灣乳房醫學會於14日召開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避險治療衛教記者會,說明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當前的治療趨勢與台灣乳房醫學會最新「荷爾蒙陽性(HR+HER2-)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共識」,席間陳守棟理事長分享:「根據癌症登記報告1,過去20年間乳癌發生率成長近兩倍,死亡率成長近三成,根據最新民國109年癌症登記報告1統計,2020年有2,655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7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也同步邀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黃淑芳理事長與早期乳癌病友現身說法,分享抗癌故事,喚醒大眾對於早期乳癌「啟動避險、邁向治癒」的重視。

臺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主任 劉峻宇醫師說明:「荷爾蒙陽性 (HR+HER2-)早期乳癌患雖治療成效與預後狀況較佳,大多數治療目標以『邁向治癒』為導向,但仍有2至3成的患者會發生復發3。」若出現例如淋巴結陽性、腫瘤偏大、Ki-67指數高、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差等情形發生,就有可能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3」,其預後與公認棘手的三陰性乳癌一樣不佳4。研究顯示,復發患者中約3成是在術後兩年就復發,超過8成以上是在術後5年內發生,且有一定的比例為遠端轉移,好發轉移部位包含骨、肺、肝、腦等,其中多部位遠端轉移的機率逾3成4,一旦發生遠端轉移進入晚期乳癌時,治療將更為棘手,晚期乳癌階段因無法根治,治療目的也將從早期的邁向治癒,改以延長壽命、提升存活率為主,無法治癒。劉峻宇醫師提醒:建議淋巴結陽性的癌友要注意是否為高復發風險族群,應盡快與主治醫師討論及評估後續治療方案,透過術後輔助性治療降低復發可能性,提早啟動「避險治療」。

乳癌的治療是根據亞型、分期等狀況進行治療規劃,有不少早期乳癌患者接受標準局部性治療後,往往就「坐等治癒」;但接受手術後,實際上仍有復發風險,再加上極有可能癌細胞未完全消滅,這時啟動「術後輔助性治療」就更顯重要。過去近20年,乳癌手術術後輔助性治療包含化療、荷爾蒙治療2種療法,根據研究最高僅能降低20%復發風險5,6,7;但在治療發展與時俱進的現今,根據2023年最新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8、歐洲腫瘤內科學會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9最新乳癌治療指引,皆針對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高復發風險族群,將細胞週期抑制劑納入術後輔助性治療選項。相較於單獨使用荷爾蒙療法,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有能效降低33.6%復發風險10。

台灣乳房醫學會期盼帶領台灣醫療團隊在早期乳癌治療上跟進國際治療指引、提升國內治療共識及水準,今年首次發表最新的「荷爾蒙陽性 (HR+HER2-)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共識」,內容針對各癌別涵括術前至術後輔助性治療、停經前後荷爾蒙療法等提供治療建議。 陳守棟理事長也進一步說明:「針對荷爾蒙陽性(HR+/HER2-)、且為高復發風險族群的患者,術後輔助性治療建議可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並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讓治療目標從延長存活,有機會進展到「治癒」,及早啟動避險治療!」

(圖文)台灣乳房醫學會於14日召開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避險治療衛教記者會,以醫病四方對談的角度,呼籲大眾重視早期乳癌高復發風險的重要性。
理事長收治的病友代表賴小姐分享,2年前在公司的年度體檢中發現端倪,進一步檢查後確診荷爾蒙陽性(HR+/HER2-)早期乳癌,且屬於高度復發風險族群。從醫師口中得知自己得乳癌時,雖一度情緒激動,但在理事長悉心關切與說明下,很快調整心態接受後續治療,更因清楚知道復發帶來的風險,在術後遵循醫師建議,積極接受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現在控制得宜,已回歸職場及正常生活。賴小姐也為乳癌患者打氣,只要保持樂觀並積極配合醫囑治療,復發將不再是夢靨。

一同與會的社團法人乳癌病友協會 黃淑芳理事長也呼籲: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第一名1,且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較歐美國家早11,許多病友被迫在生育、職場與治療中做選擇,好在目前治療選項多元,只要病友積極與醫師配合治療、降低復發風險,都有機會實現早期乳癌的「治癒」目標,重拾人生的掌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