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銀髮長照動起來!

當家有失能的長者,承擔機構照顧的高昂費用,或是由家庭成員辭去工作、犧牲生活在家照護,身心與經濟都是雙重壓力。當我們關心長者的受照顧權,同時又能照顧工作者的權利,才能真正創造全民安居的高齡社會。

在外商公司擔任主管的王先生,白天上班前,先送高齡80歲的父親去日托中心,下班再接父親回家照顧,成為「隱形照護」。事實上,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愈來愈多,加上少子化衝擊,青壯人口必須承擔的照護責任相當大。為了照顧家人而被迫離職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對於企業經營與國家經濟都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圖說:蘇奶奶在林金發和廖淑盡兩位佈老志工的陪伴下到附近的裕隆公園運動。)

失能長照,社會共同承擔責任

過去幾年,依據衛福部的推估,台灣目前「隱形失能」的人數已高達131萬人,受影響的工作人口(隱形照護)也有230萬人,其中有13.3萬人因此離職、17.8萬人選擇請假、減少工作時間,或彈性調整工時。以劉先生夫婦的例子來說,自從婆婆脊椎受傷,坐臥行動不便,公公年邁並患有多種慢性病,讓劉先生必須請太太辭職在家照顧,自己休假也必須分擔跑醫院等照顧責任,夫妻倆都身心疲累,幾乎談不上生活品質了。

失能不只是個人問題,也不該只是老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社會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包括即使是年輕人也還是會有失能的風險,也同樣都有照顧家人或是被照顧的權利與需求。當長照成為社會問題時,照顧員工應當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隨著人口快速老化,政府的長照政策,在人力、組織、甚至是否納入全民保險,都尚待努力,應當加速。

在地社區、人工智慧,為新北公托加分

以新北市為例,老年長輩截至8月底已經達到52萬5,458人,占全市人口(399萬211人)13.17%,占全國老人人口(336萬7,040人)15.61%。為了服務長輩,市府建立多元整合的連續照顧體系,例如老人共餐、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動健康、佈老時間銀行、社區陪伴站和公共托老中心等,這些政策在過去有的聽都沒聽過,但新北市逐一開辦。同時,透過衛福部社家署及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對民間社團的輔導,成功整合民間團體與社區照顧志工的力量,積極在新北市內各里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圖說:佈老志工在頂埔公托陪伴長輩。)

以今年8月剛啟用的新店柴埕托老中心來說,最大的特色為設立互助家庭陪伴站,可讓5個家庭彼此支援互助。同時,運用智慧科技,導入智慧托老、科技智能,例如人臉辨識系統、失智長輩身上配戴微型定位裝置、閞窗警示及提醒等,夜間住宿還有離床偵測會自動啟動燈光,住宿的失智長輩若夜間起身離床,燈光會立即感應照亮,也可以偵測到長輩位置,照顧者可以隨時掌握狀況,以提高安全看顧,以維護長輩日間照顧或夜間住宿的安全。

在高齡與少子的人力衝擊下,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機器人帶領長者做體操、 透過App通話下訂單並送貨到府等,養護長者服務的長照福祉導入更多人工智慧的力量,減輕每個家庭的身心負擔,也能讓照護更周全。

(圖說:失智的馬奶奶做起烙餅來非常的專注。)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