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拍手,你怕嗎?

姜泰宇(敷米漿)首部驚悚懸疑小說《鬼拍手》,捕捉人性在面對恐懼瞬間的反應及抵抗。(郭吉銓攝)
姜泰宇(敷米漿)首部驚悚懸疑小說《鬼拍手》,捕捉人性在面對恐懼瞬間的反應及抵抗。(郭吉銓攝)

熟悉敷米漿的讀者,對他的印象是純愛、青春成長小說作家,其實,他一直很愛懸疑、驚悚故事,然而讓自己靠近驚悚現場卻不是因為亢奮,相反的,他承認自己「很怕,沒有別人以為的那麼勇敢」,寫懸疑驚悚小說不是因為膽子大,而是因為恐懼。

面對恐懼 尋找自己

自小體質敏感,姜泰宇猶記得很多時候被媽媽喝斥「不要亂講話!」「有一次義民節,路邊整排的店家前擺了貢品,我說有一個阿公招手叫我們去吃耶,媽媽卻臉色一變把我拉走。」自己也搞不清楚是幻想還是其他的什麼,姜泰宇很早就隱約感受恐懼。「我特別想問,人在害怕的時候,都會有什麼最真實的反應?」

為了寫《鬼拍手》,姜泰宇實際走訪了全台許多凶宅,去探索這些讓人害怕的線索時,他是掙扎的,身體是抗拒的,但心裡又會有個力量驅使自己向前,「有點像坐雲霄飛車,很想反悔,但坐完會想還好有來。」面對未知、恐懼,姜泰宇也想尋求真實的自己。

現實未必像《鬼拍手》的情節,遇上一個又一個凶宅的房仲,面對一個又一個困在特定、密閉空間的靈體;但現實又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地困在某種情境或空間裡,姜泰宇說:「以我自己來說,婚前是困在人生起伏,書賣不好;婚後是圈在家庭」。

留下伏筆 凶宅待續

現實也是各種令人手心發汗的未知,「其實自己有些社交障礙,在洗車廠每次面對新客人的時候我都很緊張,只能以最制式的接待詞應對。有時候做夢還會夢到,怎麼向客人介紹我們的產品。」姜泰宇形容:「真正的恐怖不是血腥,而是猶如密室殺人的未知。」

「在恐懼中尋求自我、看見自己,往往會成為最重要的人生課題。」一如完成《鬼拍手》後姜泰宇在後記中的自剖,「因為我曾經畏懼過,曾經不顧一切地逃離過,直面這樣的自己,我才能真正地面對寫作這一件事」。

鬼到底恐不恐怖?《鬼拍手》留下伏筆待續,而姜泰宇的凶宅探險還在繼續,「去一些地方踩點的時候會超不舒服,可是,看到門口的阿嬤在撿資源回收,就覺得鬼不恐怖,阿嬤還比較可憐!」姜泰宇說鬼,其實還是說人。

「有時候貧窮比鬼更恐怖,而有時候失去希望,才真正是最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