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描食畫台南> 台南魚土魠魚羹 多系出鄭家

其實不應作魠 (Tho-thoh),「」本無其字,電腦也打不出來,近年來才開始出現,正確寫法為「頭魠」,台語唸成 Thoo-thu,我到中國晉江去時,當地人的發音即是如此。
不過,宜蘭由於位在後山,早期交通不便,許多先民渡海而來的時代口音,便不受外來語的汙染,仍然保有古音,所以宜蘭人年紀稍長者,也是說 Thoo-thu,但其中又有深意:
咱們有句話說:「白腹仔假魠。」(本文從俗,暫行魠),白腹仔或寫成白北仔,常做輪切干煎,從前價不如魠,所以常來魚目混珠,賺「資訊不對等」的差價,近年來白腹仔也稀
有了,換成是「石喬假魠」。
石喬或作石鮫,係棘鰆屬,體型大,魚身上的雲狀橫紋都和魠很近似,因此而有「魠舅」之稱。
最美味的魠在澎湖,但只限冬至之後屆春節之前,量少而價尊,老實講,如果澎湖的魠魚羹使用本港漁產,那肯定價錢會很嚇人,在澎湖,從台灣進口,在台灣,從遠洋進口,這CP值才能老少咸宜。
台南賣魠魚羹的大多為鄭姓家族所經營,大抵「好味」、「阿川」、「公園口」等都和大菜巿係源出同門,在 1936由鄭忠枝創店,傳承三代以上了。鄭家的湯頭用大蒜炒至變色,加入扁魚酥熬煮,味道偏甜,因為牽羹時會羼糖;魚塊為當日現醃,裹番薯粉現炸,呈不規則狀,炸後再用指尖掰開,留出油炸的缺口來,最後淋羹使湯汁入裡,如此食來爆漿甚為美味。
味道固然重要,但行銷也得有一套。台北的「鼎泰豐」小籠包因為《紐約時報》一篇報導讚譽其為全世界十大特色美食,這當中穿針引線的大人物就是嚴長壽,後來他還進一步指導許多台灣的店家如何躍上國際舞台,這當中除了鼎泰豐外,珍珠奶茶、周氏蝦捲、度小月擔仔麵、花蓮液香扁食等皆曾參與其中。
從府城出發的周氏蝦捲和度小月擔仔麵後來也都有很突出的表現,在台北知名度也算響亮,占有一席之地。我有一回遇見渡海反攻大陸到北京王府井開度小月分店的負責人,對台灣美食能如此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實在嘖嘖稱奇,忍不住豎起姆指稱讚連連!
國華街有家「好味魠魚羹」也曾被美國《華爾街日報》在飲食版裡報導,雖然轟動一時,但還沒什麼更進一步的利用,生意雖好,尚未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美食需要「說事的能力」來推廣。我曾看連橫在《雅言》裡提到魠魚之名的來源:
「國姓魚之外還有『都督魚』,為臺海中鱗類之最美者。魚似馬鮫而大,重一、二十斤;銀紋雪膚,肉腴無刺。隨冬而來,興春偕逝。相傳延平臺時泊舟港外,某都督獲此以晉,因名『都督
魚』。或作鮀魠。」
所謂的「某都督」,一般認為是指打敗鄭氏王朝,後來官拜水師提督的施琅,但連橫語焉不詳,鄭氏的東寧王國滅亡後,清政府採以攻台將領治台的政策, 1684年至 1721年計 37年間共歷施琅、張旺、吳英、施世驃四任提督,所以到底是哪個都督?
另一位漳浦人藍廷珍也曾從鹿耳門登陸征戰朱一貴得勝( 1721年), 1723年旋即官拜福建水師提督,今日的台南「天后宮」拜殿下高懸一面「神湖徵異」的匾額就是藍廷珍所題。我也曾
經到達中國漳浦的「藍廷珍宅第」遇見其後裔,一位高齡的老太婆,很奇怪,她說這裡是「都督府」,大概對百姓來說提督或都督都可以,但說魠魚是「都督魚」轉音而來更是穿鑿附會,不過只消有利行銷,反正都是大官府裡的珍饈,為了增添響宴的故事性,我認為也沒什麼不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