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料理、異國寵物盛行 華盛頓公約大會決議限制鯊魚等500種生物貿易

非法動植物交易利潤誘人,導致多種動植物瀕臨滅絕。歷經兩週討論後,《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大會11月25日順利閉幕。超過160國的代表齊聚巴拿馬共商對策,最後決議新增對500多個物種的保護措施並退回了重新開放象牙貿易的提案。

本屆大會對鯊魚、鳴禽的決議尤其受到關注,前者因魚翅料理而數量大減,後者則因能發出動聽的聲音而遭過度獵捕。這次有近100種鯊魚和魟魚納入保護名單或提高保護層級。此外,淡水龜跟一些特別漂亮新奇的青蛙常因寵物市場需求而被帶離家園,部分物種也納入保護。

CITES COP19 圖片來源:CITES
CITES COP19 圖片來源:CITES

三年一次華盛頓公約會議 貿易管制保護瀕危動植物

為保護動植物免受非法貿易威脅而滅絕,1973年締約國於美國華盛頓簽署《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簡稱為CITES或《華盛頓公約》,目前有183國與歐盟加入。締約國每三年召開一次會議,今年是第19屆大會(COP19)。

CITES對動植物的保護分為三個層級,有滅絕風險、須嚴格管制的物種被列入「附錄一」。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的物種列入「附錄二」,在特定國家需進行有效管制的則在「附錄三」。

CITES曾提出象牙、犀牛角、鯨魚和海龜等貿易禁令,並提升大眾對這些動植物的保育觀念。CITES表示,這次決議新增入管制物種包括近100種鯊魚和魟魚、超過150種的樹種、160種兩棲動物、50種烏龜以及數種鳴禽。

衛報》點出,每年非法貿易利潤高達近100億美元,高額獲利讓業者鋌而走險,卻要倚賴缺乏資金的發展中國家來打擊非法貿易,導致其成效受限。

今年新增多項管制亮點 象牙犀角貿易仍禁止

鯊魚

今年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增加90多種鯊魚的保護措施,有些是過去從未納入貿易保護的物種,有些則是提升保護層級。這裡面包括54種真鯊科(Carcharhinidae)的鯊魚、窄頭雙髻鯊(bonnethead shark)、3種雙髻鯊(hammerhead shark)以及37種琵琶鱝(guitarfish),他們將納入公約的「附錄二」。

有些鯊魚的物種不易從外觀分辨,導致保育類鯊魚常被當一般鯊魚處置。為此, CITES將此類物種以「相似物種」(look-alike species)的名義列入保護名錄,以避免貿易商將受保護的鯊魚冒充成一般鯊魚,在市場上魚目混珠,逃避查緝。

根據《衛報》,每年因捕撈活動死亡的鯊魚數字高達約1億隻,主因是中國、亞洲國家對魚翅的需求。

八鰭ㄚ髻鮫(Great Hammerhead Shark)。攝影:Alex Mustard;圖片來源:WWF
八鰭ㄚ髻鮫(Great Hammerhead Shark)。攝影:Alex Mustard;圖片來源:WWF

鳴禽

鳴禽泛指善於鳴叫的燕雀目鳥類,因能發出動聽的鳴唱聲而遭捕捉飼養、參加鳥類歌唱比賽,導致族群數量大減。《BBC》報導,數種鳴禽將納入限制貿易名單,例如白腰鵲鴝(White-rumped Shama,學名:Copsychus malabaricus)、黃冠鵯(Straw-headed Bulbul,學名:Pycnonotus zeylanicus)。

據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統計資料,黃冠鵯在過去15年間減少了80%,已瀕臨滅絕,牠將禁止貿易。不過專家認為,仍有許多生存受威脅的鳴禽還未納入名單中。

龜鱉與蛙類

本次大會也將玻璃蛙等數十種龜鱉、蜥蜴和蛙類納入保護名錄。其中、小小又透明的玻璃蛙(Glass Frog)和數十種的淡水龜都因在寵物界中大受歡迎而陷入生存困境。

Andes Giant Glass Frog (Espadarana andina)  圖片來源 wiki (CC BY-SA 4.0)
Andes Giant Glass Frog (Espadarana andina) 圖片來源 wiki (CC BY-SA 4.0)

象牙、河馬未獲共識

CITES在1989年就已通過象牙貿易禁令,今年議題卻討論了是否要重新開放象牙和犀牛角的國際貿易。雖然最後並未通過,但專家仍表示憂心,擔心可象牙貿易商可能因此蠢蠢欲動。

此外,部分非洲國家和保育組織希望禁止河馬貿易,但受到歐盟、其他非洲國家和幾個保育組織反對。理由是還有一些國家的河馬族群健全,貿易並非數量下降的因素。

MicrosoftTeams-image (15)
MicrosoftTeams-imag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