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山明自己怎麼看《七龍珠》和阿拉蕾?自曝「用本名出道」是最後悔的事 一文了解他生前4點心聲

經典日本漫畫《七龍珠》作者鳥山明於8日傳出病逝噩耗,讓許多漫畫迷和漫畫界創作大師都感到震驚且悲傷。事實上,儘管七龍珠是風靡全球的經典名作,但鳥山明先前曾透露創作過程感到疲憊,也曾親吐對作品和「悟空」一角的真實想法!而「戴眼鏡」的讀者也曾對他訴說心聲,讓他更堅定創作「阿拉蕾」一角。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鳥山明與作品之間不為人知的內幕,以及他對人生的真實感悟!

鳥山明生前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在正式出道、成名之前,其實鳥山明對自己並無信心,且還懷有「反正不會變暢銷之作」的悲觀想法,因此他便以本名出道,導致後來他常因此被人搜出真實身分,且接到不善之人的惡作劇來電。

後續他曾一度另取新筆名「水谷喜作(みずたに きさく)」來進行創作,也曾在訪談時透露,「用本名出道」是他最後悔的事。

「戴眼鏡」的讀者帶給鳥山明什麼感悟?

對於《怪博士與機器娃娃》這部作品,鳥山明曾指出,漫畫中的機器人女孩主角「阿拉蕾」是責任編輯鳥島和彥給他的建議,起初鳥山明是想創作一部和醫生有關的作品,但鳥島希望劇情中要有個機器人角色。

後來,鳥山明描繪出一個大型的機器人,但因為版面不符,所以改做成「嬌小身型」的版本,後續也做為女性角色,且和鳥島一同決定命名為「阿拉蕾」,這個名字其實是一口餅乾「arare」的諧音雙關語;而阿拉蕾原先也被設定為單篇章節的客串角色,但兩人商討後再將她變為主角。

特別的是,阿拉蕾那支大大的眼鏡配件原先只是一個形象塑造手法,鳥山明一度想「拿掉」眼鏡,因為創作起來不太方便,不過曾有戴眼鏡的讀者寫信給他,並且告訴他:「阿拉蕾帶給我們自信。」因此,鳥山明便決定為讀者們保留阿拉蕾的眼鏡造型。

《七龍珠》連載期間,鳥山明的想法是什麼?

▶ 身心曾達到極限

當鳥山明的漫畫《七龍珠》被改編為動畫片《七龍珠GT》時,且於2005推出DVD BOX時,他曾受訪表示,自己創作《七龍珠》已達到「極限」,畫不下去了,並說《七龍珠》自漫畫改編為《七龍珠GT》和推出DVD BOX後,就像是把身陷截稿、趕稿地獄的他給釋放出來了,讓他能夠把動畫故事情節規劃等工作事務交給動畫組處理。

<cite>鳥山明生前曾透露創作《七龍珠》漫畫已達極限。(圖/翻攝自X/DB_official_jp)</cite>
鳥山明生前曾透露創作《七龍珠》漫畫已達極限。(圖/翻攝自X/DB_official_jp)

▶ 好喜歡「悟空」這個角色

《七龍珠》滿30周年之際,鳥山明曾在受訪時細述個人對於「悟空」一角的想法,他說自己常描繪強大的角色,悟空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描繪一個超於常人的厲害角色,比起描繪普通角色更為容易,且過程相當有趣:「在平凡的日常裡,那個擁有不凡強大力量的人,他的存在自然很引人注目。」

他直言很喜歡悟空帶有傻愣、天真無邪特質,卻又隱藏強大能力的性格。

<cite>鳥山明說自己很喜歡描繪平凡又強大的角色。(圖/翻攝自X/DB_official_jp)</cite>
鳥山明說自己很喜歡描繪平凡又強大的角色。(圖/翻攝自X/DB_official_jp)

▶ 不想描繪「讓人看了難受」的角色

深入談到「壞人」角色,心思細膩的鳥山明表示,他在描繪暗黑或邪惡的角色時,在外表或性格上,會盡量拿捏創作,因為他不想創作出那種過於陰險、讓人看了難受的角色,除了重視讀者的感受,他自己也不想畫,好比說《七龍珠》裡的弗利沙,雖然是陰險的,但他當時刻意不多描繪該角色意圖逼迫他人的壞行為。

<cite>鳥山明不喜歡過度描繪「壞角色」迫害他人的行為。(圖/翻攝自X/DB_official_jp)</cite>
鳥山明不喜歡過度描繪「壞角色」迫害他人的行為。(圖/翻攝自X/DB_official_jp)

▶ 喜歡設計機械,是為了跳脫現實

鳥山明也曾透露,他在作品中喜歡描繪、設計機械,相當喜歡思考機械組成架構。早期創作時,比起大眾認知中那些堅硬且有稜有角的機械器具,他所設計的機械外觀就較為「圓滑」;但到了後來,許多機械、汽車工藝設計採「流線型」設計,他就變成喜歡設計有稜有角的機械了。

鳥山明說,這是因為他向來就想與主流有所不同、跳脫現實框架。

鳥山明原生家境有多糟?

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鳥山明兒時家境其實非常窮困,儘管位處農村的家園環境相當樸實,父母與他也都是樂觀外向的人,但他時常沒有錢買書或文具用品,一家人也總是有一餐沒一餐。

 

<cite>鳥山明病逝消息曝光後,漫畫界粉絲和諸多名人都相當難過。(圖/翻攝自X)</cite>
鳥山明病逝消息曝光後,漫畫界粉絲和諸多名人都相當難過。(圖/翻攝自X)

但也是因為這般窮困的生活,讓鳥山明兒時沒辦法買玩具、出去玩或肚子餓時,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就是拿出筆來畫圖,他會把任何渴望畫在紙上,這樣的成長歷程也更加強化他的繪畫熱情。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