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繫放100年

鳥類繫放100年
鳥類繫放100年

2021-04-01 撰文/黃凱特(Kate Wong)圖表/特爾普(Jan Willem Tulp)鳥類插畫/瓦希德(Liz Wahid)

透過豐富的繫放資料一窺鳥類的神秘生活。

時間是1902年。史密森尼學會的軟體動物研究人員巴茨(Paul Bartsch)想知道他研究的水生螺類,是否會藉由水鳥從某個水體播遷到另一個水體。為了解這件事,他必須追蹤鳥的動向。巴茨想出一個辦法。他在輕巧的鋁環刻上年份、序號和史密森尼學會的回收地址,然後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旁沿安納柯斯蒂亞河捕捉了23隻巢中的夜鷺,把鋁環套在這些鳥的腳上。然後等待牠們的消息——在哪裡被人看到、發生了什麼事。


這23隻鳥中只有一隻有消息回報,是在上腳環後不久遭到射殺,不過回收地點揭露牠這段時間的動向:該夜鷺出現在馬里蘭州阿賓頓(Abington),在巴茨繫放地點東北方88公里處。雖然這項初步結論本身看似不起眼,然而巴茨的做法卻是革命性的:他成了北美洲為了科學研究,系統性進行鳥類繫放的第一人。


隔年,巴茨為更多夜鷺套上帶有序號的腳環,也有其他研究人員開始在北美洲對其他鳥種進行繫放。1920年,美國的聯邦鳥類繫放辦公室成立,後來成為今天的美國地質調查所鳥類繫放中心;他們和加拿大的相關單位合作,執行北美鳥類繫放計畫,管理超過7700萬筆繫放記錄檔案,以及過去100年間超過500萬筆回收記錄。該計畫每年送出約100萬個腳環給美國和加拿大的繫放員,也為資料庫增加約10萬筆新回收報告。有些鳥身上則安裝彩色腳環或衛星發報器等輔助記錄工具。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利用這些資料來監測留鳥和候鳥。


從猛禽到水禽、海鳥到鳴鳥,繫放研究有助於了解出沒於北美洲超過900種鳥類中,多數鳥種不為人知的一面。華盛頓州海岸地區的遊隼監測計畫就發現,除了飛翔狩獵以外,這種強大的掠食者,也是地表最快的物種,其實經常以腐肉為食。在中途島環礁有一隻名叫「智慧」的雌性黑背信天翁,在1956年上了腳環,直到去年11月有人還看到牠在孵蛋,顯示海鳥壽命和可繁殖時間比過往認知要長得多。


繫放資料鑑定出瀕危物種和族群,有助於發展鳥類保護的管理策略。鳥類繫放中心主任塞利斯—牟利羅(Antonio Celis-Murillo)說,高1.5公尺、羽毛雪白而姿態壯麗的北美原生鳥類美洲鶴,是繫放工作代表性的成功故事之一。1940年代,美洲鶴因鳥肉和美麗的羽毛遭濫捕,加上棲息的濕地縮減,使得族群僅剩16隻鳥,近乎滅絕。經過50年人工飼育繁殖及小心監測繫放個體,如今野外已有四個美洲鶴族群,個體數超過660隻。這種鳥依然瀕危,不過已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塞利斯—牟利羅說,近年來從事繫放的科學家轉變研究焦點,不只保護鳥類,更保護棲地。舉例來說,繫放研究辨識出笛?(piping plover)一個大西洋亞種的主要渡冬地;笛?是一種顏色如沙的小型水鳥,在水邊踱步取食蟲子等無脊椎動物。該亞種中約有1/3在大西洋岸繁殖,冬天數個月則在巴哈馬稱為朱爾特島的幾座小島上度過。這個發現促使該地在2015年成為受保護的國家公園。


鳥類繫放一向仰賴業餘科學家,包含經嚴密訓練以捕捉鳥並上腳環的志工以及回報目擊這些鳥的民眾。鳥類繫放中心生物學家拜斯特拉(Danny Bystrak)說,過去人類遇到繫腳環的鳥的情況,大多是獵人遇上水禽。繫放資料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建立狩獵法規,幫助維持供獵禽類的族群永續。


不過情況正在改變。塞利斯—牟利羅說,狩獵活動減少,鳥類觀察和攝影則增加。這趨勢或許能為疫情陰影籠罩的世界帶來些許光明。在這段寂寞的時光中,隨著更多人開始觀鳥,他預料帶有腳環的鳥被目擊的次數將會激增(在www.reportband.gov可回報觀鳥記錄),所得的資料有助於鳥類和棲地新研究展翅高飛......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1年第230期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