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台幹:我們到哪設廠,陸企就在哪設廠!紅兵全球進擊,看企業撤中真相

去年8月我們赴泰國採訪供應鏈轉移時,見證照片右上方這片由中國車廠「上海汽車」擁有、一路延伸到後方的偌大廠區。(攝影者・郭涵羚)
去年8月我們赴泰國採訪供應鏈轉移時,見證照片右上方這片由中國車廠「上海汽車」擁有、一路延伸到後方的偌大廠區。(攝影者・郭涵羚)

文●侯良儒

過去,「逐水草而居」,是許多台商的求生法則;現在,全球最積極逐水草的,就是中國企業。甚至,在美國重塑供應鏈的政策下,被其定調「友岸外包」(編按:指將供應鏈外包給與美國友好、地緣衝突低的國家)盟國:越南、泰國、印度、墨西哥,在背後插旗、注資最多的,都是中企。

先看越南。

過去3年,中企立訊在越南,有一個被當地台商圈廣為流傳的故事。

當時,立訊有近1千名工程師要從中國廣西入境越南北江省,而越南當時的規定是,入境者必須在旅館隔離21天,但北江省沒有那麼多旅館,於是它把解方,動到當地的一個軍營。

立訊派人告訴軍方,願意幫軍營裝冷氣、升級營舍硬體,只要讓近千名立訊的中國籍工程師在營中隔離,21天後,「那些冷氣什麼的,他們全部免費送給軍方!」一名北越台商說,千人隔離的難題,就這麼迎刃而解。

中企複製中國模式進軍東協搶人搶地
鴻海台幹:我們每開一座廠,他們也開

「從這件事可看出來,立訊這些大陸廠商,把他們在中國經營政商的文化,原封不動搬到越南,」該名台商指出,原以為離開了中國,台商跟陸商會站在同樣的起跑點,「結果,他們還是複製那套中國模式,來跟我們惡性競爭。」

一名鴻海集團派駐越南的台幹回憶,陸商在越南的初期,「我們每開一座廠,他們就在對面馬路也開一座!跟在我們屁股後面就算了,還跟我們搶人。」到了後期,新越南總理范明正上任,中越關係舒緩,陸商就改從中國「輸入」一批又一批的陸幹。

這個形同門戶大開的局面,讓立訊、歌爾聲學、比亞迪、德賽、欣旺達、領益、長盈、舜宇等中國蘋概股,一家又一家落地越南。

鏡頭,轉到近年電子業的新投資重鎮泰國,一名廣達泰國廠高層說,陸商現在是捧著現金,到泰國「圈地」或直接入股當地企業,「台商則是相對保守,只敢每次撥一點錢、增加一條產線,慢慢投入。」

由於規模決定成本、成本決定價格,「現在陸資(零組件廠)的報價普遍比台商低,因為台商擔心外移風險,導致規模不足,成本就輸人。」一名電子5哥高層說,這就是為什麼蘋果供應商們雖然把產能搬出中國,但供應鏈還是越來越「紅」的原因。

再看印度。商周曾在2019年獨家揭露,印度北方的大諾伊達(Greater Noida),已形成一個中國手機聚落。然而,兩年前,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態度丕變,不時傳出有業者如小米、Oppo被政府查帳,甚至,還傳出中企掀起印度「關廠潮」、放棄印度製造商機。

「關廠潮,我的觀察是沒有,基本上,現在只要一家大陸公司,願意讓印度人當幹部,就不會被找麻煩,」一名電子5哥主管印度廠的副總經理指出。

而遠在西半球的墨西哥,有一個地方,也呈現「紅兵全球化」的態勢。

華富山工業園,這是一座於墨西哥蒙特雷城(Monterrey),由中國企業投資、裡頭盡是中企進駐的工業區,「那裡的業者,很多是貿易戰剛開打就來了,有做家電、汽車零件、也有居家器具的業者,」墨西哥台商會長陳文吉向我們指出。

紅潮全球蔓延,在《日經》針對全球63項產品的市占率調查,在科技戰前的2018年,中企僅在10項產業的市占率居冠;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16項,並在電池、電池絕緣體、面板、太陽能、空調等產業,總市占率都超過50%。

這個意思是,科技戰並沒有打垮中企,5年過去了,它們反而越來越強、產業龍頭數越來越多,而台商不管南向或東進,也無處不是它們的身影。該怎麼贏?

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分析,要認清,美國採取的,「是『精準脫鉤』,只針對關鍵敏感的領域做脫鉤,像半導體、電動車、電池、伺服器。」至於關鍵領域之外,像消費性電子、家電、電商、服飾,「因沒涉及國家安全,美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台商就該避開這些領域,因中國往往有成本優勢,像面板,」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說。友達、群創近年就是嗅出這個產業現實,將有限資源轉而投注更為下游、更強調某種特殊應用的系統性產品,譬如X光感測器、汽車顯示器等。還有哪些聰明台商又是如何看懂中美「精準脫鉤」早換跑道?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囤房稅2.0稅率基準出爐,專家:房市5個現象很快就來

最大都更潮,已拆了8個小巨蛋!建商不遷就釘子戶,專家:地主天堂地獄一念間

哈佛大學研究:說話多加2個字,讓人答應的機率多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