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調查水表,最後「輕罰」罰富士康8.9萬元!背後有何用意?2點解析

鴻海旗下富士康先前傳出遭中國查稅,歷時一個月後結果出爐。根據綜合中國媒體,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稅務局,以富士康編造虛假計稅依據,違反《稅收徵收管理法》,罰款人民幣 2 萬元(約新台幣 8.9 萬元)。

報導指出,鴻海旗下的富士康集團全資子公司富聯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將部分非直接從事研發人員費用列入研發人員人工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其中,2021 年度涉及 8 人費用人民幣 88 萬元、2022 年度涉及 15 人費用逾 105 萬人民幣。

先前網路上有謠言傳出,「富士康被徹查,需補稅1800億,約2萬足球場的土地將被收回國有。」鴻海對此則回應,相關內容均為謠言。個別自媒體無端造謠生事,肆意捏造事實,在許多平台發布不實內容,已嚴重侵害集團聲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性質極其惡劣。

鴻海富士康始終堅持合法合規經營,目前,集團生產經營一切正常。請大眾明辨是非,切勿以訛傳訛,遇到類似不實文章請立即舉報。集團也將保留對相關謠言發布者以及帳號的法律追訴權。

鴻海在中國市場拓展多年,為何卻突遭到中國政府查水表?中國出手背後原因又是什麼?會引發哪些「副作用」?以下為《數位時代》先前報導:

中國對鴻海旗下富士康「查水表」,外界猜測這可能是給予近年大張旗鼓布局印度,有意轉移部分產能的富士康一個警告,但中國此番「殺雞儆猴」卻被認為可能引發副作用,促使更多供應商加速轉移的腳步。

近來富士康被查的消息,使得鴻海股價持續探低,甚至創下33個月來新低點,導致台股二哥的寶座被股價表現強勁的聯發科奪走,鴻海甚至也為了股價動盪發布聲明,強調集團運作正常,希望外界對鴻海能抱持信心,他們也會持續與外界溝通。

郭台銘.jpg 圖/攝影/侯俊偉 © 經理人八分生活
郭台銘.jpg 圖/攝影/侯俊偉 © 經理人八分生活

延伸閱讀:鴻海股價動盪,鴻海急發聲明:對營運有信心!在中國被查稅後,台股市值摔至第三

對於中國政府這次「查水表」的行動,外界有兩個猜測方向, 一是給予正在加速轉移產能的富士康一個警告,鴻海先前已經喊出將在印度卡纳塔卡邦每年生產2,000萬部iPhone的目標;另一個可能性則是對競選台灣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一個警告。

《華爾街日報》指出,無論中國政府的出發點是何者,查稅行動都不會嚇阻進行供應鏈轉移的廠商,反而因為政府陰晴不定這難以掌握的因素,把廠商往外推。尤其蘋果及其供應商被視為中美經濟合作的風向標,疫情封城期間,鄭州政府甚至親自組織人力上工,好填補富士康的生產需求,

前幾年如此受到中國政府照顧的鴻海,如今卻成為開刀的對象,反而更會讓其他廠商如坐針氈

印度製造初期成本高昂,中國仍是世界工廠

供應鏈轉移的說法已持續多年,現在中國仍然是電子製造領域毫無疑問的世界工廠。雖然因為中美關係惡化、供應商往東南亞、南亞逐步轉移,美國進口的手機中仍有約75%都是中國製造。

儘管蘋果正大力要求供應商分散風險,布局東南亞及印度生產基地,但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卻沒有降低,2022年的供應商名單中,中國和香港的廠商數字超越了美國和日本,615座生產設施中156座位於中國,近年立訊也受到蘋果青睞,成為繼鴻海之後的第二大組裝公司,甚至拿下過去被鴻海獨占的高階機種訂單。

中國的工業製造生態已建立數十年之久,想在其他地方複製同樣有效率、低成本的生產流程非常困難。先前就不乏台灣供應商抱怨,蘋果要求他們以同樣的價格在印度生產是不可能的任務,當地不僅沒有完善的供應鏈,工人也需要從頭訓練,成本根本無法與中國製造相比。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698300665_apple.jpg 圖/Art Silpakorn via shutterstock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698300665_apple.jpg 圖/Art Silpakorn via shutterstock

和碩共同執行長程建中曾表示,即使越南或印度的製造成本低於中國,但要在新地方生產,最初幾年成本肯定高得多,且物流、人才培訓到營運效率等面向來看,存在相當多的隱形成本。

有印度官員透露,鴻海在印度的投資金額累計達到80億美元,未來幾年內還可能再倍數增長,顯然在印度建造新工廠並不便宜,而印度製造目前仍占蘋果產品中很小一部份。根據美國銀行的研究報告,2023財年蘋果會有7% iPhone是在印度,並試圖在2025年擴大到18%。

高盛的資料顯示,全球電子製造業資本支出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從2018年的12%下降至9%,部份原因就被認為是某些設廠地點的回報率較低,必須要更長的時間才有辦法達到一定的規模與生產效率。

查富士康水表可能適得其反,加速廠商供應鏈轉移

目前蘋果衝刺印度製造最主要的目標仍是拓展印度市場,由於印度對非當地製造的手機課徵非常高的稅率,使得iPhone在印度售價甚至高於美國,前些年在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一直乏人問津,市占率不到1%,而隨著投入印度製造,可望在今年底達到7%的市占率。

儘管蘋果等客戶都在催促,在目前印度等生產基地獲利能力不佳的情況下,供應商不太可能太快遷出中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除非是投資回報在這段期間遭遇重大打擊——而中國政府「查水表」很可能就是打擊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國政府還未公佈結果,倘若鴻海或其他企業遭遇鉅額罰款或徵收土地等處罰,就有可能導致廠商加快轉移,好避開無法掌握且有機會造成重大衝擊的不確定因素。尤其今年中國的海外投資已大幅下滑,第一季直接投資金額從1,000億美元銳減至200億美元,現在針對富士康的鐵腕策略可能適得其反。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Economic TimesInvestopedia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緯創印度廠38.9億賣給塔塔集團、真的分手蘋果!印度製造正香,緯創為何不要了?
蘋果拚追平iPhone中國產能!中印衝突、產線待克服,「印度製造」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