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一定會慢慢退出中國,但100%退出不可能」 美系外資:蘋果已啟動供應鏈去中化 但可能得花上十年!

在中國有數十萬名員工的鴻海,在大陸生產成本升高、中國嚴格防疫措施打亂經濟,以及美中科技戰壓力下,是否可能降低中國生產比重?

在有「最懂鴻海的分析師」外號的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眼中,答案是肯定的,但也不太可能完全撤出中國。

其實,鴻海的最大手機組裝客戶蘋果,已經在推動供應鏈去中化,只是美系外資推估,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年。

「鴻海不能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一定會慢慢撤出」

在日前播出的《老謝看世界》節目中,楊應超回答主持人謝金河提問時就說,「鴻海一定會慢慢退出中國,(但)100%(退出)是不可能的」。

「只是中國這次發生這麼多事情,(鴻海)不能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所以一定會慢慢撤出,它們(工廠)在越南、印度、巴西都有。」

蘋果罕見大清早發聲明 疫情使鄭州iPhone 14 Pro產量大減

蘋果公司在台北時間7日早上6點多發布聲明說,「COVID-19防疫措施暫時影響了中國鄭州的iPhone 14 Pro與iPhone 14 Pro Max主要組裝廠,該廠目前的運作產能大降。」

「如同本公司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作法,我們優先看待供應鏈工人的健康及安全。」

「我們依然看到iPhone 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有強勁需求,但現在預期,iPhone 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出貨低於先前估計,消費者收到新產品的等待時間會更長。」

「我們正與供應商密切合作,將產能回復正常水準,並確保每一位工人的健康及安全。」

蘋果對單一產品發布如此的生產延誤聲明,在過去極為罕見。

「蘋果正在慢慢將供應商分散到中國之外」

長期追蹤蘋果動態的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現任紐約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共同創辦人的Gene Munster,上周在題為「蘋果正在慢慢將供應商分散到中國之外」的報告中指出,相信蘋果正在進入轉換期,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惟可能要花上十年。

Gene Munster根據蘋果2021年度及2020年度的供應商清單,算出蘋果的全球供應商總數從2020年的572家,增至2021年的722家。

其中的中國供應商,同期從225家增至256家,但佔比反而從39%降至35%。

反觀同期的美國供應商數量,從49家大增至83家;同期台灣供應商也從36家躍升至69家。

而且,在2021年新增的150家供應商中,近八成是在中國之外,特別是在美國、台灣及新加坡。

Gene Munster也估計,蘋果的中國營收佔比,將從2020年的60~62%,降至2021年的52~55%,在2022年續降至45~50%。

蘋果金雞母iPhone 高達95%在中國組裝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則估計,過去十幾年一直視蘋果最大金雞母的iPhone,高達95%生產是在中國做的

市場人士認為,這不但使蘋果容易受到供應鏈斷波動的影響,也容易被中國予取予求。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蘋果多年來經營中國關係,從中獲得巨大回報,不但承諾龐大投資,又對一些敏感議題悶不做聲。

Guardian Project是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專門開發可以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手機保護工具。該組織負責人Nathan Freitas就說,「蘋果對於顧客體驗的願景,是一種高度控制、從上而下的生態系,這與共產黨想在中國實現的願景及控制手段非常契合。」

「對於一個和諧社會需要的東西來說,他們(蘋果及中共)看對眼了,只不過一個是手機的生態系,另一個是個國家。」


更多今周刊文章
打敗0050、0056,連00878都輸它!台股淒慘10月,這檔高股息ETF「定期定額」加碼最多,存股TOP20大公開
巴菲特罕見押注台積電成第5大股東,從7面向分析背後原因!現在跟著股神上車有賺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