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10年...譜一頁興衰史
工商時報【呂淑美╱台北報導】 鴻海歷經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近10年精準抓住科技產業脈動、大舉展開併購,曾締造「鴻海帝國」,市值在9年內翻了4倍,然近1年卻因逢財務操作、企業分割赴陸上市、蘋果銷售不佳、貿易戰等衝擊,昨(20)日市值掉到1兆元,寫5年新低。 從鴻海近10年的高峰到目前的低谷,可說是一頁興衰史,多少也反映科技產業的由盛而衰。 鴻海在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於當年11月20日市值掉到4,003.9億元波段新低。然而在接下來9年間,精準抓住科技產業脈動、大舉展開併購,曾締造「鴻海帝國」,市值一飛沖天,至2017年8月7日收盤站上2.1兆元歷史新紀錄,等於9年內市值激增4.25倍。 而這1年多來,鴻海市值受到工業富聯網(FII)在陸上市、蘋果光環不再,也一路接連失守2兆、1兆大關,昨日收9,842.7億元,也是近5年首跌破1兆元大關。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鴻海在過去1∼20年精準掌握電子科技產品的發展脈動,從專業製造服務(EMS)到轉型為零組件模組化快速出貨與服務(CMMS),曾締造鴻海帝國,對網通、電腦、蘋果手機等掌握度都很高。 不過,多位市場法人表示,鴻海近1年多來飽受各種利空衝擊,包括將FII等子公司分拆至大陸上市,還有孫公司鵬鼎也赴陸掛牌,「財務面表現比本業表現突出」,但隨著子、孫公司赴陸上市後,股價「破發」(跌破承銷價),投資人從滿懷希望到傷心落淚,都是法人對鴻海負面評價的原因。 據統計,今年到昨日為止,三大法人合計賣超鴻海近108.8萬張,其中,外資賣超106.33萬張,持股比率從近50%掉到目前近43%。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都認為,隨著手機新運用、創新速度減緩,近來受到蘋果銷售不佳,對整體蘋概股都形成壓力。 此外,法人也指出,鴻海是台商在中國最大製造廠,近來受到中美貿易戰火升溫,三大法人對鴻海股價看淡,也股價疲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