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能分辨畢卡索和莫內嗎?——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渡邊茂: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擺脫人類中心主義」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的授獎對象是那些具有獨創性和充滿幽默感的研究成果,迄今為止,日本人共獲得了28次獎項,並且從2007年開始連續16年獲獎。那些板著面孔、看似令人難以接近的科學家,他們的腦袋裡也許真的充滿了「嬉戲之心」。渡邊茂(75歲)先生是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在1995年憑藉證明鴿子能分辨畢卡索和莫內畫作的研究獲得「心理學獎」。我們採訪了他,探詢了嬉戲之心的源泉。
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先生是美國的一本旨在展示幽默科學研究的雜誌的創辦人,其於1991年設立了搞笑諾貝爾獎,目的是為了發掘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並將其推廣到世界。
在歷屆獲獎者中,有許多著名的「正兒八經」的研究者。慶應義塾大學的名譽教授渡邊茂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於2020年獲得了「山階芳麿獎」(由已故山階芳麿博士設立的,旨在表彰對日本鳥類學研究和鳥類保護活動做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以表彰他對鳥類的傑出研究和保護工作。
通過訓練鴿子來記住畢卡索和莫內的畫風,以後,即便是第一次看到的畫作,它們也能夠分辨出「這是畢卡索」「這是莫內」。渡邊先生一直在研究動物的認知能力,即「比較認知科學」,他因該項研究在199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當時,該獎的存在尚不為人所知,在設立後的第2年,即1992年,資生堂研究員因「確定了導致腳臭的化學物質」而成為日本首位獲獎者,據說其近10年都不知道自己曾經獲獎。
回答正確就賞以餌料的訓練
渡邊先生在得知獲獎時也毫不在意,他只當作「哈佛學生的玩鬧」,也沒有參加頒獎儀式。但是,2018年9月在東京舉行的「搞笑諾貝爾獎的世界展」上,受邀參展的他欣然親臨展覽攤位和講座,並表示「能一次看到所有獲獎者的獨特研究,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展覽」。
渡邊先生這樣說時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其實他能想到「鴿子分辨畢卡索和莫內」也是相當獨特的。
首先,鴿子被分成兩組,然後在螢幕上分別顯示10幅畢卡索和10幅莫內的畫作。其中一組,如果啄畢卡索的畫,則給予餌料獎勵;如果啄莫內的畫,則不給予餌料獎勵。另一組則相反,如果啄莫內的畫,則給予餌料獎勵;如果啄畢卡索的畫,則不給予餌料獎勵。重複這種訓練約20天後,兩組都幾乎能正確地識別(辨別)。
訓練鴿子時的場景(渡邊茂先生提供)
為了確保結果準確,他還用其他印象派和立體主義畫作進行了測試,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說,鴿子識別出了畫作的「風格」,而不是特定的畫家。
「但也不過如此…」渡邊先生說。「因為選擇正確的話就可以得到餌料獎勵,所以鴿子並不是在享受畫作。它們只是將畫作與餌料聯繫起來進行區分」
維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
這項實驗還有後續。即使將莫內和畢卡索的畫作變成黑白式樣或模糊焦點,鴿子也能識別出來。甚至在將畫作分解成拼圖碎片並洗牌的實驗中,鴿子仍然能夠分辨出畫作。它們綜合各種資訊進行識別,而不是依靠特定要素。
「這與維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相同。並非『因為鼻子形狀相同就是同一家族』這樣簡單分類」。
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在論文《哲學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概念:一個個體是否屬於具有某種特徵的群體並不能用共同特徵來界定,這個概念被命名為「家族相似性」,而鴿子的認知能力與此相似。鴿子的認知結構可以追溯到哲學家的論點,這是多麼深奧啊。
渡邊先生的好奇心是無止境的。「我真正想做的是『鴿子是否能分辨出好畫和差畫』」。
雖然能分辨出「好」和「差」
挑戰性研究總是充滿考驗。關鍵的「差畫」很難獲得。「我諮詢了一位研究美學的熟人,請其『把畫改成差畫』,但對方答覆說『這很困難』。最終,我想到了兒童畫」。他去了大學附近的小學,拍攝了大量兒童畫作為樣本。然後讓多人進行了評審,將「差畫」定義出來。
用與畢卡索和莫內畫作相同的方法進行訓練後,鴿子能夠以相當高的概率識別「好」和「差」。但是,當畫作被拆解並洗牌後,概率急劇降低。
這意味著在「好或差」的分類中,整體形象很重要。
渡邊先生說:「我認為鴿子的認知方式中有些與人類非常接近」。儘管這與為了獲取餌料有關,鴿子不僅能理解巨匠們的「風格」,而且在兒童畫中也理解了好與差。這不是非常人性化嗎?
他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當時在研究室裡飼養了100多隻鴿子。這其間遇到的困難層出不窮,比如精心訓練後的鴿子逃之夭夭,或者感染了傳染病等困難。有一次,從實驗動物供應商那裡借來的鴿子實驗成績異常出色,後來才發現說混入了已經「經歷過實驗」的鴿子。
老鼠的「同理心」
說起來,渡邊先生的頭銜是「文學博士(心理學)」。為什麼他一直在研究動物的認知能力呢?「如果說場面話,是『為了了解人類認知的進化,我們必須從動物著手』。但是說真心話,是我非常想研究動物的行為模式」。
在生物學領域,關注微觀細節的「分子生物學」越來越成為主流。渡邊先生自幼就非常喜歡動物,青年時期的他在求學過程中意識到,如果選擇生物學作為職業道路,他將無法實現自己理想中的研究,於是進入了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因為那裡在進行心理學的動物實驗。「我自認為我做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心理學的動物實驗最初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但老鼠的視力較弱,不適合與人類進行比較。於是,從1950年代開始,鴿子因為視力優越而被開始重用,並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
訓練老鼠時的場景(渡邊茂先生提供)
順便說一下,他也對老鼠身上進行了獨特的實驗。其研究主題是「同理心」。
在老鼠的背部聚集著特殊的脂肪細胞,在受到壓力時會發熱。渡邊先生注意到了這一特性,他將老鼠困在管子裡,調查它們在環境改變時是否會產生熱量。
「如果只有一隻老鼠被困在管子裡,而其他老鼠被允許自由玩耍時,被困的老鼠的背部會產生熱量。相反,不僅是一隻老鼠,而是把它的同伴也關起來的話,就會減少發熱。也就是說,當和同伴在一起時,感受到的壓力就會變弱。這就是一種同理心。」
人類也一樣,當周圍的人好像很清閒,只有自己在忙碌時,也會感到惱火;但當所有人都在忙碌時,就會產生一種連帶意識。老鼠大概也有同樣的心情吧。
「擺脫人類中心主義」
渡邊先生的好奇心也延伸到了鰻魚身上。嘗試用鰻魚來研究動物的「空間學習」,他試圖探究從陸地河流到大海洋回游,再回到河流的鰻魚的「記憶奧秘」。
他模仿漁民在河裡設置的「魚梁」將多個容器沉入游泳池中,其中只有一個管道可以潛入,訓練它們記住管道的位置。結果表明,「許多動物都具有局部空間學習能力,鰻魚的記憶方式並不特殊」。一般食用鰻魚是撈捕海裡生育的鰻線進行養殖。另一方面,完全養殖的鰻魚天生不知道海洋。未來,他希望研究這兩種不同「成長經歷」的鰻魚的大腦結構。
在鴿子、老鼠、鰻魚、烏鴉和其他各種生物的幫助之下,渡邊先生花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探尋的最終目的地在哪裡呢?
與渡邊先生很親的烏鴉(渡邊茂先生提供)
「是『擺脫人類中心主義』。正如進化的過程中系統發生樹(Phylogenetic tree)所顯示的那樣,人類並非處於頂端,但不知為何當涉及到心靈問題時,人們往往認為人類處於頂端。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這種線性的序列意識,揭示生物認知能力的多樣性。」
擺脫人類中心主義——。在他追根究底的探究精神背後,是他從孩提時代就一直抱有的對動物的尊重。「研究它們越多,就越謙虛。半個世紀以來,我一直為之折服。」
說到這裡,渡邊先生羞澀地笑了,他的真摯研究積累起來的成果所打開的大門實在太多了。接下來他會給世人展示哪種動物的哪種能力呢?
採訪、撰文:濱田奈美、POWER NEWS编辑部
標題圖片:POWER NEWS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