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台北國際航太國防工業展 看門道、看熱鬧還看出龐大商機

「2023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展出由國人自行研發的「巡飛彈II」,車載式彈箱,讓機動性更強、更不易被敵人偵獲。(圖:張柏仲攝)
「2023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展出由國人自行研發的「巡飛彈II」,車載式彈箱,讓機動性更強、更不易被敵人偵獲。(圖:張柏仲攝)

為期三天的「2023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已經在上週六落幕,受疫情影響停辦三年後,從信義區世貿一館移師到南港展覽館的這項展出,多款國人自行研發的軍事裝備和科技無疑是眼球焦點;更首度吸引美國與捷克數十家軍火大廠來台設館;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國內民間廠商,也讓一場軍武秀流露出濃濃的商機。(張柏仲報導)

這場國內難得一見的國防工業盛會,由軍方推出的「國防館」自然是國內外、甚至包括我們的敵人,都會仔細觀察的重點。雖然我國最具威力的飛彈研發突破:包括雄二E增程型、雄三增程型,乃至於最神祕、據稱已改名為「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的「雲峰高空高速巡弋飛彈」,都未能在場內找到蛛絲馬跡,不過單憑首度亮相的車載式「巡飛彈II型」,以及由「騰雲號」領軍的各式偵搜、打擊和運用AI發展出的群攻式無人機,都足以一探中科院近年來面對中共武力威脅所做出的反制努力;加上自製偵搜戰術輪車、打造未來戰士的軍用外骨骼、3D列印技術運用在高性能引擎研發上的進度以及更具實戰效益的軍用行動儲能系統,呈顯出這些年來軍方在不斷創記錄的高額國防經費挹注下,橫跨不同領域上確實都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中科院航空所所長齊立平講解第二代巡飛彈性能。(圖:張柏仲攝)
中科院航空所所長齊立平講解第二代巡飛彈性能。(圖:張柏仲攝)

然而今年更特殊之處,在於年度國防展還不只展現自力研發進展、讓國人在中共持續挑釁要脅下服下定心丸,更有來自美、英、德、法和捷克等國、近300家軍火廠商參展,可謂規模空前。美國在台協會AIT首度籌組「美國館」(USA Pavilion),包括國人熟悉的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等國際軍工大廠在內,超過40家美國廠商參展,其中「諾格」宣示將投資1億美元強化台灣國防供應鏈,有意帶領我國相關產業進軍全球市場;貝宜系統(或稱為「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也披露正設法協助我陸軍取得比先前遭美方停售的M109A6「帕拉丁」更先進一代的M109A7自走砲。

首度在國人面前亮相的自製偵搜戰術輪車,最高時速100公里,巡航里程500公里;為提昇對操作兵員的保護,不但裝甲增強,連車頂的12.6公厘槍塔都採車內遙控。(圖:張柏仲攝)
首度在國人面前亮相的自製偵搜戰術輪車,最高時速100公里,巡航里程500公里;為提昇對操作兵員的保護,不但裝甲增強,連車頂的12.6公厘槍塔都採車內遙控。(圖:張柏仲攝)

此外,近年來和我國互動頻繁的捷克,也由10多家廠商合力推出「捷克館」,其中也包括我軍方有意引進的重型飛彈發射車製造商「Tatra卡車公司」和多家槍械彈藥大廠也都共襄盛舉並探尋商機;據傳捷克的大型無人機製造商還曾遠赴嘉義拜會我方「無人機國家隊」所在地「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相對於此,國內近年來蓬勃發展、甚至已經形成航太產業鏈的民間廠商,包括走在國產軍用航空器尖端的漢翔、致力於無人機產業的「台翔亞航」和「經緯航太」;專攻機體複合材料的「碳基科技」、雷達發射器的「凌威航太」以及外型設計的「天空科技」,則逐漸形成上下游聯手、以「去除紅色供應鏈」為基礎的本土航太產業聚落。

中科院研發出的「軍用外骨骼」2.0版,包含野戰型及荷重型2種,暫時足以大幅增加單兵的負重能力及行走移動速度。(圖:張柏仲攝)
中科院研發出的「軍用外骨骼」2.0版,包含野戰型及荷重型2種,暫時足以大幅增加單兵的負重能力及行走移動速度。(圖:張柏仲攝)
這項軍用外骨骼系統足以提高官兵負重能力,減輕長時間的肌力負荷,可運用於裝備、彈藥搬運、重機具操作及戰場傷患救助等,提升作戰效益。(圖:張柏仲攝)
這項軍用外骨骼系統足以提高官兵負重能力,減輕長時間的肌力負荷,可運用於裝備、彈藥搬運、重機具操作及戰場傷患救助等,提升作戰效益。(圖:張柏仲攝)

或許在權衡客觀戰爭威脅、現有法令規範未必足夠和台灣受限於國際情勢下的經濟規模等,在在都會是本土業者和主管機構必須面對的嚴苛挑戰,能不能抓住有利情勢、開拓出一條全新的藍海?或許會是膠著在許多發展瓶頸的台灣,基於各種理由都得勇敢嘗試突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