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想學擁抱群眾 但國民黨的群眾在哪裡?

台灣民意基金會與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有個共同點:民眾對國民黨的好感跌到谷底,又以青年世代最厭惡疏離,顯示國民黨的政黨形象正遭逢有史以來的重大危機。雖然國民黨可能也想銳意改革,不過在黨意和主流民意的巨大差距下,恐怕許多努力都會徒勞無功。(張柏仲分析報導)

儘管國民黨經常聲稱要擁抱民意,不過事實上他們距離民意其實很遠,而且愈來愈遠。回頭觀察去年的黨主席改選,幾位參選人無不受制於一些有形無形的黨內勢力掣肘,人人言不由衷、個個遮遮掩掩;而最新出爐的中央委員換屆,大家看看都是哪些人擠到排頭,就不難體會這個黨不但和主流民意天差地遠,說得直白些,連外界觀瞻都已經不太在乎。

要說國民黨不願擁抱民意,或許還不如說它是一個經常被群眾反噬的政黨。許多有關群眾運動的研究都發現:不少政治人物想鼓動群眾替自己「翻盤」,不過群眾運動一旦出現燎原之勢,後續走向往往不是發起者所能掌控或置喙,甚至到頭來一把火還經常會燒回自己身上。

不同於從群眾運動和搞抗爭起家的民進黨,早年長期執政的國民黨,對反政府運動當然避之惟恐不及,2000年首度失去政權,不滿陳水扁當選總統的藍營群眾,在以馬英九為首的黨內要角帶領下「逼宮」,李登輝被迫辭去黨主席;2006年則暗助由施明德和民間社團發動的倒扁紅衫軍取得一定聲勢;不過2014馬英九第二任期又被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斷絕藍營執政前景。直到二度在野後,2018興起的韓粉儘管幫助藍營在年底九合一公投綁大選大獲全勝,但在嚴重錯估形勢下,隨即在韓國瑜隔年起心動念問鼎大位失敗後潰不成軍。

牆倒眾人推、鼓破萬人捶,此後國民黨開始充斥一片檢討究責的聲浪。但或許黨意和民意的落差實在太大,那些「恨鐵不成鋼」的黨內勢力,讓外界看來只不過像一個又一個意圖綁架藍營走向的派系角頭,在部分黨內大老的推波助瀾下,國民黨的視野愈來愈窄、動能愈來愈低:看不清國際社會對中共勢力坐大的反感;抓不著年輕世代求新求變的企望;自然也就擋不住執政綠營看衰反對勢力體弱的肆無忌憚、胡做非為。

國民黨早年的盲點,在於從未和人民站在一起;而國民黨當前的盲點,則變成不知道該如何與真正的民意站在一起:不管面對萊豬、核食、藻礁、核電、軍購或公投綁大選,國民黨要不是和他指控的綠營對手一樣,也經常被吐槽「昨是今非」、「昨非今是」;要不就綁手綁腳,難以和那些長年推動改革的民間團體推心置腹,反倒讓外界看來像是只為了扳倒綠營而祭出的不擇手段。

談到這個百年政黨當前的慘況,不由得想起創建者國父孫中山紀念歌當中那兩句:「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以往多次被政治人物引用時多半聽來無感,如今對照黨內處境反覆低吟卻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