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新球季新定位新賽程 SBL的變與不變

SBL超級籃球聯賽進入第20年,縮編到四隊跟女籃同步開打,籃球協會嘗試打開新定位。(圖:中華籃協提供)
SBL超級籃球聯賽進入第20年,縮編到四隊跟女籃同步開打,籃球協會嘗試打開新定位。(圖:中華籃協提供)

邁入第20年的SBL超級籃球聯賽,本季縮減到前所未有僅僅四隊規模,跟已經困守四隊12年的女籃WSBL首度合併,一起於1月7日開打,開賽日期也是13年來最晚的一次,主辦單位籃球協有所變有所不變,試圖在職業聯盟夾殺下尋找SBL的發展空間。(陳楷報導)

今年是SBL第20屆、WSBL第18屆,籃球協會也首次將男女聯賽合併一起排賽程,1月7日開打則是從SBL第七季以來最晚的一次。去年第一次奪冠的台銀總教練陳國維表示,「就是想辦法讓球場上的感覺比去年還要好。今年因為比較晚開打,教練團跟球員都很期待。」籃協祕書長李雲翔則說,過去跨年度比賽申請預算補助程序比較複雜,在體育署建議下集中同一年度報帳,未來SBL球季將不再跨年。

九太科技回鍋後又解散讓SBL從20年前成立的七隊一路退到今年的四隊,但李雲翔也指出,加上兩個聯盟12隊,仍然是台灣籃壇有史以來最蓬勃發展的時期,而SBL就是有志籃球運動的年輕選手最後一道安全網,提供發展個人技術的空間。「職業球隊需要很多選手,pool(人才庫)一定要大,企業除了回饋體育,也培植更多年輕選手,讓兩聯盟有更多好手投入職業。」

SBL20年來從「一黨獨大」變成「第三勢力」,李雲翔強調經營成本是SBL跟兩大職業聯盟最大差異,不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弄球隊。「職業隊入門門檻高,動輒五六千萬甚至上億,但SBL可能1500到2000萬就能經營一支球隊,要高規格也可以到2500到3000萬。」他也坦言,即使3000萬也不可能跟職業聯盟的包裝行銷甚至主場經營相提並論,不過超級籃球聯賽成立的初衷原本就不是投資賺錢,雖然目前只剩四隊但籃協仍然心存感謝,「SBL的定位必須非常明確,不管是業餘培養年輕選手,或是深耕(地方),企業他們就知道方向。」籃協目標是招募更多企業支持籃球,希望2024年球季可以新增兩隊。

李雲翔也表示,今年球季分散北中南五個場地,雖然不是真正的主客場制度,但是也有一定在地屬性。「如果不做改變,單只是一個區域比賽,大家好像看電視,打完就沒有了。但如果屬地性,你可能十週在彰化、十週在台中、十週在新北、十週在新竹,就是這十週你可以經營,可能很多在地企業願意贊助。」過去球隊跟比賽都集中在雙北,北中南巡迴勢必增加交通差旅費用,不過李雲翔估計一支球隊花費不會超過一百萬,籃協也會協調地方政府補助,盡量減輕球隊負擔。

更多球隊表示更多比賽,2023年球季從一月初打到四月底,加上PLG跟T1,今年台灣籃壇將有11個周六或周日,一天最多在五個場地打八場籃球賽,三個聯盟/聯賽比賽時間完全衝突。李雲翔表示,籃協也建議把比賽挪到週間,但是七支球團多數決議還是留在周末。而且SBL比賽定位跟職業聯盟本來就不一樣,今年先讓兩聯賽合併,明年也考慮兩地開打,讓籃球運動在全台遍地開花。至於上一季才改回來的雙洋將,本季又變成一位,李雲翔表示就培育年輕球員立場,他個人其實希望完全取消洋將,但是體育署仍然願意補助每隊150萬經費,洋將也有助於平衡各隊實力,各隊討論後繼續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