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環太軍演煙硝四伏 暴風眼中的台灣

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正如火如荼在夏威夷海空域跨國大練兵,但相較於美方積極布陣、26國出兵參演,理應為「事主」的台灣卻彷彿置身事外、少有置喙的空間。其實就算並未受邀,面對侵台野心與日俱增的惡鄰,台灣還有許多亟需提前完成的準備。(張柏仲分析報導)

涵蓋26國、動員2.5萬兵力,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已經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登場,預計7月一整個月都會不斷實施多層級的跨國軍演。誠如美國海軍直接挑明:這次演習是為了阻止「大國」的侵略行為。就算不仿效「哈利波特」裡人人都不敢直呼其名的佛地魔,這裡所謂的「大國」,除了中國之外,絕不做第二人想。

既然假想敵明確,各國用來對付這個亞太新興霸權的武器裝備,當然就不可能一般般。以美國為例,除了照例派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艦戰鬥群「林肯號」領軍,搭配F-35C艦載戰機和各式水面、水下艦艇構成移動火力投射中樞;更大亮點,還在於針對共軍近年來不斷強化的所謂A2/AD(Anti-Access/Area Denial)也就是「反介入/區域拒止」,簡言之,就是一旦侵台時如何阻斷包括美日等兵力對台馳援的戰力,給予有效瓦解。

為了遂行這些軍事目標,美軍一些過去被視為「黑科技」的新式武器也陸續亮相,像是造型奇特的「朱瓦特級」(Zumwalt class)隱形驅逐艦「麥可·孟蘇爾號(DDG-1001)」,以及在艦公開測試無需GPS導引、不受敵人電戰干擾的垂直起降「V-BAT」無人機系統;又像是三體船「海獵號(USV Sea Hunter)」和另外三艘「無人艦」,也趁機秀出它們長程自主航行、配備偵蒐感應和武器投射系統的本事,未來將分別擔負起反潛追蹤、運輸支援甚至攔截來襲飛彈的任務,可以想像成傳統艦隊的「輔助射手」,在兩棲攻擊艦或濱海戰鬥艦下達接戰指令後,用來突破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意圖,或許這也透露出美方有意藉這類濱海戰鬥團,阻絕解放軍突破第一島鏈、包括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的野心。

但正如同國內許多軍事專家的疑惑:既然美方大張旗鼓糾集26國、擺出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陣仗,是為了警告中共在臺海、東海和南海的軍事威脅,直接利害關係國台灣卻並未受邀參演,豈不匪夷所思?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uel J. Paparo)不諱言:確實是因為政治因素,但他也強調一旦台海爭議無法和平解決,美國會為衝突做好準備。

而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更在台灣明白說出:與其積極爭取F-35,他更建議我方全力強化「不對稱戰力」,其中有關不分男女、把義務役期延長到一年以上的主張,更在國內引發極大討論。不論這位川普任內的五角大廈主人是否有替現任拜登政府來台傳話的性質,這些美方高層的說法,不可能不在台灣掀起波瀾。

幾乎也在前後時間,美國眾議院14日通過了2023年國防授權法,支持邀請台灣參與下一次、也就是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兩年舉行一次);不過15日美方通過最新一筆總值1.08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內容同樣又只是一些戰車等軍用車輛的零附件補充和技術支援。

相較於拜登政府的國務院態度模稜反覆陸續擱置售台重要軍備,美國軍方實際挺台的意願和力道明顯強烈許多,儘管兩年後台灣能否如願受邀參加或觀摩RIMPAC還是得看屆時文人政府的臉色,但美國軍方對於因應臺海衝突的實際演練和開戰決心,從這趟環太軍演過程中已經昭然若揭。而台灣就像身處在暴風圈核心:看來暫時風平浪靜,但狂濤暴雨就在自己身邊呼嘯肆虐,偏偏又無法走出這方困局。

美國不斷呼籲台灣應該充分展現「自我防衛決心」,但一味屈從於那些「全民皆兵」或專注發展「城鎮戰」、「游擊戰」或「焦土戰」的建議難道就是台灣唯一能選擇的道路?說句真話,當前全球戰略態勢下部分藍營人物所謂的「重啟兩岸協商」不但是奢談、更無異於緣木求魚。唯有軍方傾全力在諸如具備源頭打擊能力的嚇阻性中長程飛彈研發和產製上加快腳步,才會是自己穩住陣腳、重建國人心防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