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蔡友友」已打核電暗號 郭智輝別假裝看不見

能源政策問題是甫上任的經濟部長郭智輝需面對的第一道難題。(圖:資料照)
能源政策問題是甫上任的經濟部長郭智輝需面對的第一道難題。(圖:資料照)

經濟部長郭智輝走馬上任後面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供電問題。出自企業界的他,應能明白工商業界呼籲提高核電比重的急切心情;反核態度鬆動,又將面臨政治效應與環保團體壓力。以芬蘭OL3新型核電機組的建置以及國內現況而言,當前確實是調整能源政策的理想時間點。(張佳琪報導)

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又有重量級企家對核電提出建言。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在股東會後受訪指出,台灣發展潔淨能源條件有限,不像美國、中國大陸西部有大片土地,有足夠空間發展光電或風電,也不像歐洲,歐陸北部有風力、中部以核能為主、南部是太陽能光電。

焦佑倫說,未來的核電技術會跟現在不同,安全性、方便性不一樣,全球已在研究核電,就算今天台灣不發展核電,也一定要有發展核電的能力,必須在教育上著手。他認為台灣其實沒有別的選擇,有必要發展核電。

焦佑倫的建言相當中肯,當年我國決定投注心力在半導體產業研發與人才培育時,沒有人預期最後讓台灣成為全球科技業供應鏈的核心,乃至於出現台積電這樣的護國神山。更遑論,如今電動車與AI技術發展迅猛,電力需求大增,各國際大廠都在力拚自建電力。如果因為反核,連學術領域的人才培育都無法延續,一旦核電技術與核廢料處理有突破性解決方案,台灣可能會失去一整個產業鏈,以及國際競爭力。

童子賢所提的芬蘭OL3新型核電機組,在芬蘭建置完成後,電價由俄烏戰爭時期的高檔持續下滑。資料顯示,去年4月運作初期,發電成本雖然沒有馬上下降,但到今年4月,已較俄烏戰爭時期發電成本降幅達七成五。且是第三世代相對安全的機組,學界認為確實是核電問題的一帖解方。

而核三廠的2部機組使用執照將在今年及明年陸續到期,如果沒有提出延役,依法會進入除役階段。也就是說,郭智輝雖然才剛上任,已經沒有太多時間能夠思索,如能藉由新政府上任的新氣象,推動能源政策重新調整,不失為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