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重回口蹄疫非疫區得來不易 過往努力不容抹煞

我國終於由口蹄疫區除名,成為真正清淨的非疫區。台灣畜牧業從潰敗一步步站穩,絕不只是蔡英文總統任內幾位農委會主委一己之力能夠達成,而是23年來歷任農委會主委以及防檢疫人員的共同成就,更重要的關鍵是全台養豬農民長年願意全力配合。這份榮耀,無論如何都必須與過往投入努力的人共享,未來出口之路仍有許多課題,官方與農民必須繼續攜手並進。(張佳琪報導)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16日晚間通知我國,台灣本島、澎湖、馬祖成為不施打口蹄疫疫苗的非疫區。這一段路走了23年,台灣畜牧業養豬戶數由民國86年疫情爆發時的2萬5千萬戶,銳減為現在7200多戶,可以想見產業從崩潰中緩步站穩腳步有多麼艱辛。

也因此,17號農委會召開記者會宣佈好消息時,特別還放鞭炮慶祝,用傳統農業社會習俗來表達歡欣與祝賀。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致詞時談到台灣成為口蹄疫非疫區是蔡英文總統的政策宣示,由前任主委曹啟鴻、林聰賢到他本人「一棒接一棒」,加上地方政府與所有養豬農民的努力。

其實,何只是這三位主委「一棒接一棒」走到非疫區,這段漫長的路程中,每一任農委會主委都扮演重要角色。由初期的疫情因應,再到決定全面落實施打疫苗,再到申請為打疫苗的非疫區,跌跌撞撞走來,產官學界一路摸索、學習、調整,才能讓我國達到不打疫苗非疫區的申請資格。

過去兩度嘗試過口蹄疫拔針,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很多,包括當時的國內外大環境讓拔針的風險偏高,國內的病毒還沒完全清除,加上宣導農民全面施打疫苗也需要花費時間。近年來各項主客觀環境都成熟,農民防疫意識增強,拔針的風險大幅降低,搭配科學化方法的完整實施,這次的成功可用「水到渠成」來形容,更是多年來防疫經驗的綜合呈現。

非疫區這份甜美的成果得來不易,過往投入努力的人都該共享榮耀,真正的考驗也才剛開始。台灣豬肉即將重回國際市場,面臨的廝殺更甚於當年。(照片:農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