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黨內互打!解析國民黨世代交替風暴

國民黨內與其糾纏在「世代交替」或「老幹新枝」的漩渦難解,還不如補強在兩岸及對美關係上的立場論述。(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國民黨內與其糾纏在「世代交替」或「老幹新枝」的漩渦難解,還不如補強在兩岸及對美關係上的立場論述。(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隨著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公然向黨內資深立委費鴻泰叫戰,一場藍營內部醞釀已久的「世代交替」風暴似乎已經正式開打。但外界更在意的,除了這個老牌政黨的新陳代謝之外,恐怕還會聯想到不久之後就要上演的總統大選黨內大戰、甚至有可能涉及未來無法迴避的路線之爭。(張柏仲分析報導)

如果依照正常民主理論,應該沒有人能反對最符合程序正義的黨內初選:也就是在一套公平的遊戲規則下,由全體黨員來決定誰能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或立委;但問題就出在這個黨的黨員結構今非昔比,早已和全國選民南轅北轍,就算黨內一票一票選出的戰將,也未必會成為實際選戰的勝選者。也因此,後來才會發展出像是「三成黨員、七成民調」或「全民調」這些不同的初選方式,透過選制設計,一方面讓老幹新枝大家都能「願賭服輸」;另一方面多少也能讓黨意和民意不至過度悖離。

一般認為2022九合一大選的勝利,充其量只能說全國大多數選民都厭惡、唾棄蔡政府和綠營當前的倒行逆施:包括接連爆發卻死不認錯的論文抄襲,以及對疫苗短缺與防疫漏洞毫無反省檢討;再加上黨政與警界高層和黑道勢力牽扯不清以及網軍側翼的囂張橫行......。而這些對綠營的深惡痛絕,未必等同於他們重新接納國民黨、甚至接納由朱立倫領軍的國民黨重返執政。這一點,即便朱立倫自己應該也都心知肚明。

但朱立倫主席在勝選後似乎有意「放大戰果」:不但年前陪同黨籍候選人巡迴舉辦「感恩茶會」;年後又再次以新春團拜之名全台走透透,其中如果不夾雜個人造勢成分,外界恐怕也難以全信。

其實朱立倫未必如同反朱勢力所想像的那樣:一心只想自己未竟的總統大夢,但外界總會從他在主席任上的一舉一動去做各自發揮。例如去年的九合一藍營大勝,大概沒多少人會把朱立倫操盤有方,列為重大戰功;反倒如果張善政輸掉桃園市長、新竹市禮讓的高虹安最後沒能打敗沈慧虹、或苗栗被開除黨籍的鍾東錦也不幸敗給綠營徐定禎,這些帳絕對都會算在朱立倫、以及他指定成立的所謂「選策會」頭上。

正如同前文所提,外界與其關切國民黨究竟該「世代交替」、抑或「老幹新枝」這些說穿了只不過涉及「觀感門面」的皮毛;還不如說他們應該會更關心什麼樣的人選出線後,會把國民黨帶向什麼樣的路線。例如民眾在極度不滿綠營高官涉及剽竊抄襲、黑道掛勾或網軍治國的同時,對於當前攸關台灣安危與兩岸和戰的根本議題,多數選民其實從未信任過國民黨和廣義的藍軍勢力。

有人就認為力圖讓國民黨重新擁抱主流民意的前主席江啟臣,之所以在尋求連任時慘敗給朱立倫和張亞中,就是因為黨內對於他在兩岸路線上「不夠親中」,一度還想改革路線、放棄「九二共識」有所疑慮;即便後來當選主席的朱立倫,還是有人對他「親美、友日、和陸」當中的前兩項宣示不滿。與其說台灣許多選民在意侯友宜、郭台銘或朱立倫選不選總統,倒不如說他們更關心這些人一旦當選,會把台灣帶往哪一個方向?會和北京保持什麼樣的距離?又將和美國站在相同或對立的立場?

儘管民意普遍對蔡政府的多項表現極度不滿,但歷來民調對於中共吞併台灣的野心和威脅,以及藍營代表性人物對於相關議題的態度,也始終不曾放心過。而這些認知,還不只是拜綠營經年累月的抹紅、詆毀之賜。不可諱言,國民黨面對這些根本選擇的態度,才會是決戰2024的成敗關鍵。從2018到2020「韓流旋風」暴起又暴落的殷鑑不遠,畢竟地方性選舉再怎麼人氣爆棚,和聚焦在全國性議題的攻防截然不同,不管是想選立委或選總統,都必須具備完整的國政論述及堅強的競選團隊,更需要黨內不過度掣肘、不相互毀滅的良性競爭。因此,當前幾位老將新秀之間的叫陣,如果只是創造民間聲量、形塑黨內民主和貼近民意的作為尚無可厚非,但是否需要繼續殺到刀刀見骨?可能就有商榷的必要。不但是幾位被點名的藍營總統選將,即便有意跨級挑戰立委的年輕新秀、或想證明自己寶刀未老的資深老將,都有必要把屬於藍營的兩岸路線和對美關係完整論述並對國人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