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千容專欄】誰是沛公 假民調下的灰色地帶戰爭

2023年12月23日,距離台灣總統大選23天,台中一家網路新媒體《指傳媒》的記者林姓記者,與退休的蘇姓大學教授,遭檢調搜索約談,原因是其所公布的「侯康配民調超前」(侯康配33.22%,賴蕭配32.0%),並未如同其所揭露的訪談及採樣模式,實際在今年10月間進行北中南共900人次的民調行為,數據是虛構出來,而讓檢調收網的關鍵,就是掌握到這家網媒相關民調公布,是配合境外勢力「中共福建省委員會」指示,進行不實民調的操作多達8次,並在適當時機公布。

這個案件值得注意的,不是其「受境外勢力」指示,且有金錢對價關係的證據,而是它的「操作模式」及「路徑」。被台中地檢署聲押獲淮的指傳媒林姓記者,同時也是「元丰傳媒」、「台灣導報」及「指動傳播科技公司」的實際負責人,其中「指動傳播科技公司」旗下相關網媒,曾一度高達15個,這種「螞蟻雄兵」式的網媒,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個民調或採訪,可以同時在多個平台露出。以這次《指傳媒》〈侯康配民調超前〉而言,同步在《元豐傳媒》及《台灣導報》露出,但其真正的影響,並不是在哪個平台露出,而是「訊息傳布」與「同溫層」主流意見的「涵化效果」。

這其實是典型的「灰色地帶」(gray-zone)「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依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定義是「一國為實現以對手為代價的安全目標,而採取之超越常態國家政策。」白話來說,就是在傳統的武力衝突前,透過訊息傳布的方式,進行一連串的嚇阻行動,包括宣傳、宣傳、滲透、破壞、嚇阻等性質。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資訊戰、訊息戰,達到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網路媒體的「新聞」,往往都是從「小媒體」開始,流量小、訂閱數少,影響力有限,但其所釋出的「訊息」卻被包裝成含金量看似極高的「事實」,在SNS社群平台被轉述引用,網路KOL(意見領袖)在同溫層中再製、轉傳後,就像是滴在清水裡的一點紅,一開始會被稀釋,但累積到一定量、或是被同溫層再放大後,就會產行動力量。這套模式透過演算法推波助瀾,其實已被廣泛應用在電商的網紅直播帶貨或創造流量,形成商業獲利模式。

這樣的操作應用在意識型態及民意輿論的操作上是隱晦的,人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錯誤訊息的傳播工具,或不自覺被操弄對立,撕裂社會,影響穩定和諧。典型做法是提供看似客觀的「量化數字」、有計畫性的「認知偏誤引導」、再針對特定目標群散布安全或恐懼的負面新聞,同時以社群散布「虛構」或「因果關係」顛導或誤用的評論,讓人們分不清什麼是客觀,「以假亂真」,「以真為假」。模式如下:

作者重繪自黃千容<美中灰色地帶衝突下之社群媒體認知作戰-以TikTok為例>,國關年會論文
作者重繪自黃千容<美中灰色地帶衝突下之社群媒體認知作戰-以TikTok為例>,國關年會論文

在台灣的這場選舉中,當台灣人民還在矛盾糾結,「誰愛台、誰賣台」,殊不知,灰色地帶裡的無硝煙戰爭已經展開,當我們還在爭議「誰說謊」、「誰講真話」時,鄰國日本已經將「認知作戰」列為「2022年日本國家防禦計畫指導方針」列入第七個領域,並且嚴密關注中國對日本、對台灣的認知作戰管道、模式與戰略架構,美國國防部及智庫已發出警告並嚴正關注,中國及俄羅斯以混合戰略的架構思考,透過演算法及資訊駭客、AI生成等方式,在網路上進行鋪天蓋地的認知作戰。

作者自繪
作者自繪

就像是COVID-19病毒一樣,一開始偽裝並欺騙免疫系統的攻擊,最後引發人類自體攻擊,造成器官傷害衰竭導致死亡。中國對台進行的「認知作戰」即屬這類,操作精巧者,從生活、商業、文化、宗教社群,進行實體及網路的操作,而指傳媒的事件,其實只是手腕較差的外圍單位露了餡,才讓人們得以窺見冰山一角。

中國及俄羅斯對境外國家影響的模式有特定的路徑及模式。首先透過「在地社群媒體」散布的假民調、假訊息或難辨真偽的事件,散布給特定對象或受眾,再透過特定的傳播工具或平台來精準傳布,指傳媒及其相關的網路平台及帳號即屬這一類,最後再來精算它的「目的與結果」是否一致奏效,而「速度」、「短效」但「破壞力」強,正是這類操作的關鍵。

作者自繪
作者自繪

「誰是沛公」?「誰是項莊」?問對問題,才有答案。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蕊選舉後期面對俄羅斯境外的酸民農場(troll farm)散布的假訊息窮於應付,打亂選舉節奏。指傳媒的假民調事件,只是讓人們突然發現,所謂的「民主」、「民意」,在科技與網路下,並未讓「意見自由」、「真理」還給人民,反而變成是撕裂社會穩定者操弄人心的「工具」。在網路與科技下,人們的「媒介近用權」與「意見表達自由」變成了被操弄的「群氓效應」(the mob),這裡的沛公,就是以為「主權真的在民」的老百姓,而項莊,就是組織化、系統化、目的性操縱的境外勢力。這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爆量的訊息讓我們產生「資源的詛咒」(the paradox of plenty),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與應用訊息,但安全威脅與恐懼感,讓我們依賴懶人包與KOL意見領袖的指引。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沛公」,在這場戰爭中,「項莊」正以不同的面貌偽裝或出現在你我左右,甚至不知不覺中成了項莊手中的那把劍,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建立足夠的「覺察意識」與媒體識讀判斷力,才能讓台灣在風頭浪尖上的第一島鏈,持續「安居、樂業」。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