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公布30年教改調查結果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臺灣教育改革30年民意調查」記者會 (基金會提供)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臺灣教育改革30年民意調查」記者會 (基金會提供)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22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臺灣教育改革30年民意調查」記者會,希望了解歷經30年教育改革成效的滿意度,以及對新政府應該召開全國教育國是會議的期待。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有五成四受訪民眾不滿意30年來的教改成效,但超過半數民眾同意教改使學生有較多符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發展機會,另外有六成七受訪者認同,應將5歲幼兒納入義務教育向下延伸;另外,有近九成的民眾贊同應召開全國教育會議,商討未來的教育政策。

 

黃昆輝董事長說明,民國83年的410教改大遊行,訴求獲得政府積極回應,至今已滿30年,影響了現在的中壯世代及年輕世代。教改的副作用包括大學文憑貶值;原本引以為傲的技職教育,越來越像普通高中和大學靠攏,淪入重文憑和升學、輕技術的窘境。

 

台灣教育研究院社社長黃政傑指出,教改很難做,不容易得到掌聲,但政策未能盡如人意,在於常著重解決表象,未落實到根本問題,而期間又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他認為最關鍵的是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在希望社會各界能儘快建立並落實「行行出狀元」的多元價值觀,重新界定社會階層流動觀念,量身定做個別化教育,不要再用「標準化」的方式對待學生。

 

同時,黃政傑社長也呼籲,要成就每一個孩子,需要同時成就每一個學校,也需要成就每一位教師,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