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再造文藝復興 創首都表演藝術獎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說,她要帶領台北市走向疫情後的文藝復興。(本報資料照片)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說,她要帶領台北市走向疫情後的文藝復興。(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長選戰白熱化,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20日指出,台北市應在疫後走向新世紀的文藝復興,將文化力視為城市發展原則,研議循敬老卡480點模式,為學生卡加值藝文點數,並創全國之先打造首都表演藝術獎,給劇場工作者榮耀自我的目標。

14世紀中葉,歐洲因黑死病陷入動盪,人們開始思考生命意義,為文藝復興運動創造條件,最終帶動經濟發展,黃珊珊沿用此概念,指全球在新冠肺炎肆虐後,人跟人之間距離變得遙遠,她要帶領台北走向疫災後的文藝復興,要讓國外看見首都的文化底蘊,成為「真善美」的城市。

黃珊珊說,過去台北首重經濟建設,但藝術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她認為文藝復興分為3個層次,首先是文化力應是城市發展原則,接著將此精神注入在軟硬體建設,為大眾喜歡的東西加值,提升城市美學,接下來才是狹義的藝文產業,實際用文化領台北。

她回憶,高中時為了掏錢看場表演,即使勒緊褲帶、3餐吃白吐司都無怨無悔,下課時也會至民歌西餐廳聽音樂或觀賞歌廳秀,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但影視音蓬勃發展後此景況變得很少,她希望一座城市不只有美食,應將藝文融入在城市每個場所,變成生活一部分。

黃珊珊說,台北市政府振興方案「熊好券」中特別設計藝文券,她也想循敬老悠遊卡每月發放480點的模式,將藝文點數放在學生悠遊卡中,讓青年走進文化場館看表演,以培養藝文人口。

當前藝文獎項遍地開花,台北甚至有自己的電影節,卻沒有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她指出,許多團體向中央爭取但沒下文,台北市能借鏡美國「東尼獎」,打造「首都表演藝術獎」,強化台北藝術表演中心作為亞洲共製中心的定位,給予劇場藝術工作者榮耀自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