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媽媽黃美秀教大家認識臺灣黑熊 遵守「三不二要」原則

南橫公路於一一一年五月重新開放後,傳出多起民眾在公路上目擊臺灣黑熊母子在路上行走事件,震驚各界,為提升黑熊保育知能,高市府農業局特別邀請致力於臺灣黑熊研究超過二十五年、被稱為「黑熊媽媽」的黃美秀教授,進行「臺灣黑熊經營管理培力建構及挑戰」講座,精彩的講演與豐富的內容,為所有參與講座的市府各機關公務員,包括二位國中校長,上了一堂精彩的生命教育。(見圖)

「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於講座中分享二十多年來對臺灣黑熊研究結果,她說,臺灣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超過80%的食物來自於植物,黑熊消化過的種子萌芽率更高,且因黑熊移動能力快且廣,讓種子可長距離傳播,是森林裡的園丁,加上黑熊屬於食物鏈頂層的掠食者,是維持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從臺灣黑熊代言了各式公仔也可看出臺灣黑熊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但多年來的研究發現雖然在某些區域有較頻繁的黑熊出現紀錄,但在某些區域卻是明顯下降,且超過50%以上的成年黑熊都因誤觸獸夾或吊索而有斷手斷腳的傷殘狀況,代表我們對於臺灣黑熊的保育還需更加努力,而每一個人都可以也應該從自己做起,所有生物與環境都環環相扣,友善黑熊也等於友善自己和我們的後代子孫。

對於台灣黑熊是否會攻擊人類的疑問,黃教授再三強調,「臺灣黑熊不會主動攻擊人」,加上它嗅覺靈敏,多在發現有人跡時,黑熊自己就會遠離人類,但萬一真的和黑熊面對面時,若黑熊沒有任何威嚇行為,快速離開現場才是上策,絕對不要為了拍照或任何理由刻意接近黑熊,保持冷靜千萬不要狂跑、尖叫等突發的大動作,避免造成黑熊誤認為威脅而產生防禦性攻擊。

農業局張清榮局長表示,臺灣黑熊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牠是森林生態系金字塔最頂端的代表之一,有臺灣黑熊代表有豐富的植物與果實供牠覓食,牠的排遺可以提供林地養份,隨之排出的果實還可以播種,是最佳的播種員;張局長呼籲民眾,在山區看到黑熊遵守三不二要原則「不拋食物、不驚擾、不打卡,要保持距離、要通報」,讓我們共同守護最具臺灣代表性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