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出蔡政府國防決策3趨勢「充滿外力投影」 黃煌雄:必成賴清德歷史重擔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今(25)日舉行「2024國防評估報告發布記者會」,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前國防部參事劉立倫出席。黃煌雄直言,當前3個新趨勢包含了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但決策過程,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卻充滿外力的投影;蔡政府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最大的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為總統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黃煌雄指出,1990年代以來,國軍歷經10年兵力案、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的組織變革,一貫精神便是組織減肥或瘦身,而最能突顯這種精神、也最困難的一項具體措施,便是將陸、海、空、聯勤4個總司令部,及後備、憲兵兩個司令部,整併為陸、海、空3個司令部及後備與憲兵指揮部。

<cite>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也出席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2024國防評估報告發布記者會」。(羅立邦攝)</cite>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也出席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2024國防評估報告發布記者會」。(羅立邦攝)

黃煌雄提到,國軍這項歷經10位以上總長和部長、持續20年以上所堅持的精神,隨著即將在2026成立的濱海作戰指揮部與海軍岸置飛彈大隊的編裝擴大,特別是「提升後備戰力」所涉及的組織變革與新增5個常備新訓守備旅,都將從根本上逐漸改變。雖然國防部表示,上述兵力結構調整所需員額須由軍種自己調配,但也意味著國防部心知肚明,今後將很難瘦身,卻有可能增胖。

黃煌雄說,其次,1990年代以來,國防部持續推動的另項重大變革,則是兵力精簡,亦即裁員,但隨著國軍組織的增胖,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實施以後,總員額必然大增,從而根本改變20多年來國軍所堅持的兵力精簡走向,其立竿見影的影響之一,便是幾年之間,國軍的總員額就可能回復到精進案的水平。

黃煌雄說,隨著組織增胖,員額增加,加上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美中地緣政治的角力,台海風雲日趨嚴峻,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甚至與俄烏戰爭、以阿衝突並列為世界三大風險;因此不管是國內自製或向美國軍購的武器,都有增無減,且更加現代化,更具科技化,所需經費自然更多,致使國防預算加上特別預算的總額,不斷增加,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重不斷上升,從而將根本改變20多年來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重持續遞減的趨勢。

黃煌雄:擴大兵力規模是蔡政府留下的最嚴肅國防課題

黃煌雄指出,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這3個新趨勢變成國防變革新的趨勢,可說是20多年來國防變革基本走向的一個「U-turn」,這個「U-turn」是在前總統蔡英文主政,特別是第二屆任期內開始出現,未來有可能由「量變」逐漸向「質變」轉換,擴大兵力規模,這應是蔡英文政府留給賴清德政府最嚴肅的國防課題。

黃煌雄說,1990年代以來的國防三大變革,主事者都是在關鍵節點上的關鍵推動者,他們在推動政府遷台以來,國軍組織調整幅度最大,兵力裁減最多的過程上,不但展現堅定的意志與決心,更有捨我其誰的歷史使命。從十年兵力案到精實案,從精進案到精粹案,從國防二法到國防六法,從劉和謙到羅本立,從唐飛到湯曜明,從李傑到高華柱,都讓人感受到這樣的「guts」,也看到這樣的身影。這種歷史使命感,實是目前及今後任何國防主事者,特別是三個新趨勢主事者,所應拳拳服膺、奉為圭臬。

黃煌雄指出,國防三大變革的主事者,不但懷有歷史使命感,展現堅定的意志與決心,更有周延規劃,經由法定機制與流程,完成建案。一般而言,這些都要經過軍事會談,要經過總統核准,且都提出強有力的論述。而當前的3個新趨勢,就已公開的資訊而言,既缺乏周延的規劃,也未看到法定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更遑論有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論述。

黃煌雄:過去國防決策幾乎完全不受外力介入

黃煌雄提到,在他擔任監察委員12年期間,和歷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有深度的訪談與對話,幾乎每位主事者都諮詢過,這些主事者都是在法定的機制與流程下,完成其軍事生涯旅程上重要而艱難的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上,幾乎完全不受外力的介入與干擾。

黃煌雄直言,當前的3個新趨勢,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在決策過程上,卻充滿外力的投影,不僅包括外國政府,也包括外國國會議員,乃至智庫學者,各種媒體,退休將領,都想發揮對我國國防決策的影響力。蔡英文政府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也最大的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為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