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農民友善耕作 農糧署南區分署規劃將國產優質紅豆推進校園

屏東種植的優質國產紅豆將於十二月下旬上市,農糧署南區分署也將推廣國產優質紅豆進校園。(記者鄭伯勝翻攝)
屏東種植的優質國產紅豆將於十二月下旬上市,農糧署南區分署也將推廣國產優質紅豆進校園。(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今年高屏裡作紅豆種植面積約五千四百公頃,較往年同期減少約一成,屏東地區將於冬至前陸續採收;農委會為了鼓勵農民友善耕作,生產更安心的紅豆產品,加碼推出紅豆不使用落葉劑且應有產銷履歷措施,提供消費者好品質、好安全的紅豆產品,並規劃將優質紅豆推進校園。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表示,國人紅豆年消費量約一萬四千公噸,其中一半從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進口,近年受烏俄戰爭等國際情勢影響進口成本;而主要提供國內紅豆市場需求來源為高屏地區國產紅豆占全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國產紅豆已於九月中至十月中旬種植完畢,預計十二月下旬即可陸續上市,由於國產紅豆飽滿品質好,將成為消費者過冬的最佳食材,農委會並規劃推動紅豆入校園,讓紅豆湯陪學生過冬。

羅正宗指出,紅豆為了配合機械採收,需待植株及豆莢枯萎後才能方便機械收割,自然熟成的田區採收損耗較高,相對成本也較高。為增進國人對紅豆安心食用信心,農委會農糧署特別獎勵農民種植紅豆不使用落葉劑,每公頃給予獎勵金新台幣一萬元,農民可於十二月十日前向耕地所在地農會提出申請,加上產銷履歷環境補貼,每年每公頃給與一點五萬元,鼓勵友善環境耕種。

由於國產紅豆安風味優於進口紅豆,未來也將媒合農友與團膳業者合作,將不使用落葉劑及有產銷履歷紅豆作為學童營養午餐食材,提高供貨價格以增加農友收益與生產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