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墜機原因出爐! 疑飛行員服藥加過勞

齊柏林導演墜機身亡,到底原因為何?今天「飛安會」提出結案報告,不過因為沒有黑盒子,只能靠機上空拍來找出事故因素,發現在墜機前31秒,速度跟高度就不對勁,而且也發現駕駛上機前有服用「抗組織胺」,加上山區飛行難度高、時間長,可能有疲勞情況。

圖/TVBS
圖/TVBS

空拍直升機墜毀協進農場,去年6月10日,導演齊柏林、助理以及駕駛,3人墜機身亡,地面焦黑一片,大火燒掉不少證據。

飛機上的攝影機,記錄下墜機前的最後關鍵畫面。飛安會調查就靠它,因為這架B31118直升機,沒有黑盒子。

圖/TVBS
圖/TVBS

從最後飛行軌跡來看,從事故點協進農場往回推,當時直升機飛到協進農場東北方600公尺、高度500呎時,飛機下降幅度開始不對勁,短短31秒時間就墜毀地面,速度異常。

飛安會執行長官文霖:「C點到D點飛機持續進入,一個異常下降率,正常操作是不會進到C到D,當然也不會出現,第一道撞擊的10.6秒。」

飛安會更查出,正駕駛張志光上機前,有服用藥物抗組織胺。

圖/TVBS
圖/TVBS

飛安會執行長官文霖:「第一個藥物對他有影響,影響多少不知道,第二整個在山區裡面飛行,一會高速一會低速在飛,是不是他已經累了,造成他對周遭高度狀況有誤差。」

而且當天,疑似擔心午後變天,張志光才會提前頂替上陣,加上偏高飛行時間,可能過於疲勞,齊柏林意外過去1年,飛安會透過手上資料,試圖還原事故原因。

更多 TVBS 報導
齊柏林空難 事故前31.6秒已無法挽救
齊柏林空難 可能因高度過低、駕駛疲勞釀悲劇
齊柏林墜機事故 飛安會:駕駛曾服抗組織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