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保安宮升格國定古蹟 鄭麗君親發證書

文化部今天(12日)公告,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及大龍峒保安宮,從市定古蹟正式升格為國定古蹟,文化部長鄭麗君特別前往頒發指定證書,宣布兩者分別成為我國第99及第100個國定古蹟。

文化部表示,艋舺龍山寺及大龍峒保安宮和大台北地區的開發關係密切,無論是有形的建築特色、區位發展史,或是無形的信仰文化、民俗活動推廣都獲得古蹟審議會文資委員的肯定,今年終於審議通過,將龍山寺及保安宮分別指定為我國第99及第100處的國定古蹟,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自前往頒發國定古蹟公告函及國定古蹟指定證書。

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表示,龍山寺作為民眾的信仰中心,努力維持與建設龍山寺,並且推動國際化,從市定古蹟到國定古蹟,龍山寺已經做好準備,這幾年也推動數位掃描保存工作,希望把古蹟的建築文化做更好的保存。

艋舺龍山寺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西元1738年),已經有280年歷史,建築融合清朝工藝、日治時期的銅鑄龍柱及西洋古典柱頭等多元樣式,龍山寺的觀音信仰、神明會也是台灣寺廟中保存「民間佛教」最完整的代表之一,成為絡繹不絕的海內外遊客觀光勝地。大龍峒保安宮則是重建於清嘉慶年間(西元1804年),至今已有214年歷史,留存許多清代石柱、石雕、石獅等原物,及日治時期的「對場競技」木作、光復之後所繪製的壁畫等等都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在藥籤文化、保生文化祭等節慶活動,有著顯著的貢獻,成為我國第100處國定古蹟。

鄭麗君表示,龍山寺與保安宮成為國定古蹟之後,最高可以獲得9成5的修復經費補助外,未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也會盡力協助這兩處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管理維護,並結合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的防災預警、科學保存修復技術,適時提供必要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