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過世!他如何玩出2兆元的世紀詐欺案?
釀成史上最大「龐氏騙局」的主謀馬多夫(Bernard Madoff),14日在北卡羅萊納州的牢獄中,以82歲高齡辭世。
曾是華爾街金融鉅頭的馬多夫,曾策畫長達20年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以投資為名拐騙資金,這場騙局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終於被戳破,釀成史上最大詐騙案,帳面損失高達650億美元(約台幣2兆元)、3.7萬名投資者被坑殺,甚至有人因為傾家蕩產而自戕。馬多夫也因此被判最高刑期150年。
馬多夫的手法,被稱為龐氏騙局、金字塔式詐騙;或者,台灣人常說的「老鼠會」。也就是,不斷招募新會員,透過新會員所繳的本金來支付舊會員的利息,債務因此愈滾愈大。
這個史上最大詐騙案,3.7萬名受害者遍布於136個國家,其中名人可不少,包括全球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 Spielberg)、大明星凱文.貝肯(Kevin Bacon)、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等。當時,連大型金融集團都是受災戶,像是英國最大的匯豐銀行、法國最大的巴黎銀行等全球銀行大咖都捲入。
馬多夫雖已過世,但他親手釀出的驚天騙局,將持續是金融史上最血淋淋的一課。究竟「老鼠會」怎麼來、怎麼運作?以下盤點金融史上的幾大「龐氏騙局」。
下文摘自《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想脫離月底吃土的貧性循環,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三階段賺錢術,保證提早財富自由。》
龐茲騙局=老鼠會
「龐茲騙局」(龐氏騙局)這個稱謂源自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藉由成立一間空殼公司的手法,同時承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吸引許多人上門投資,然後龐茲再把新加入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開始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
「龐茲騙局」這個稱謂源自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取自維基百科
由於第一批投資的人有獲得實際的回報,在短短的時間內吸引了數萬名投資者,資金流動不足的情況下,這場騙局最終注定是一個會被戳破的泡沫,最底層的大多數人,往往一腳踩入這個無法逃開的陷阱而不自知。
老鼠會的商業手法,又稱為非法集資、非法吸金,利用人性心理的弱點,冒著道德風險,創造一套讓人信以為真的獲利模式,最終都是以倒閉收場,同時還有數以萬計的人血本無歸。
在台灣最有名的例子,便是過去大規模非法吸金上千億元的鴻源集團,曾經有超過16萬個家庭,成為這個集團盲目的追隨者,在負責人惡性倒閉之後,許多人賠上畢生積蓄,金融體系也為此動盪不安。
長達20年!馬多夫搞出世紀大騙局
老鼠會以背信倒債作為主要獲利來源的商業手段,連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都成為詐騙的對象,上演了一齣荒腔走板的世紀大騙局。
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Nasdaq)前主席伯納.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騙案,被稱為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詐騙金額高達500億美元(編按:後有證據指出達650億美元),受害者遍布全球各地,最後因為金融風暴才迫使這20多年的騙局現出原形。
馬多夫曾經是華爾街最著名的金融界經紀人,他創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以對沖基金的方式作為投資騙局。在過去20年裡,凡是投資馬多夫的人,無論股市行情如何,其帳戶每個月都能像時鐘一樣,準時收到遠遠高出銀行存款利息的獲利,而且從不發生虧損,令當時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鶩。
Flickr by ajay_suresh
對沖基金總是給人高深莫測的印象,會讓投資者覺得,真正專業的人士對市場的了解遠比自己知道得多,當專業人士已經先一步進行投資了,會讓更多人盲目跟進。
馬多夫總是強調保密,這為他的投資帳戶蒙上了神祕色彩,並給人一種獨家專享之錯覺,他透過大肆宣揚自己的投資多麼具有排他性,從而將投資者的恐懼從擔心虧錢,變成了擔心在這場賺錢遊戲中掉隊而落於人後。
當馬多夫的騙局泡沫化之後,大家才發現這間投資公司不過是一個非法集資的老鼠會,公司本身並不是靠其業務來賺錢,而是利用新加入者的本金支付老會員的高額利息。
這種金字塔形的層壓式推銷,只要不斷有新會員加入,這個騙局就能不斷演下去,如今世界各地不斷爆發的各種非法集資案,其實都是龐茲騙局的複製衍生。
渴望賺錢和人性的貪婪與盲從是人的本性,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可靠、值得相信的「明牌」,卻沒有搞清楚資本主義體制下的遊戲規則是如何運作,龐茲騙局永遠只有幕後黑手可以從其中賺大錢,但那個人絕對不是你。
老鼠會這種不合法賺取佣金的方式,就如同擲出迴旋鏢一般,最終賠錢又貧窮的苦果,還是會回到我們身上。
「對沖基金」的爭議和獲利從何而來?
對沖基金就是一般人常聽到的「避險基金」,雖然名為「避險」,卻是以高風險投機為首、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就如同禿鷹一般,盤旋在全球經濟市場覓食,為了獲利,多空皆操作,像是近年結構複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種金融衍生商品。
期貨、期權這些都是對沖基金的主要獲利工具,而且以高槓桿的方式向銀行借貸,擴大幾十倍的投資資金。對沖基金只要一出手襲擊,往往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受到重創,例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因此對沖基金也被市場稱為「狙擊手」。
著名的馬多夫詐騙案中,馬多夫就是設計了自己的對沖基金,利用避險基金的投資手法複雜、操作隱蔽、籌資方式私募不公開等特質,打造出這個只有貪婪和謊言的500億美元驚天騙局。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