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畢度中心閉館翻新爭議不斷 藝廊總監投書抗議

(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28日電)即將在2025年閉館翻新的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自2023年公布消息後便爭議不斷,藝廊總監湯普隆於本月投稿至世界報抗議,他認為閉館是錯誤的,應重擬展示策略,在翻新期間持續開放。

在巴黎、布魯塞爾、紐約經營藝廊的湯普隆(Daniel Templon)現年79歲,自1966年便開始在巴黎展開畫廊總監生涯,他於5月15日投稿至世界報(Le Monde),標題為「關閉龐畢度藝術中心是錯誤的」,對龐畢度中心尚未找到未來的臨時展覽空間感到遺憾,並對館內豐富的現代藝術作品將分散至法國各處與海外感到不解。

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將於2025年閉館翻新,歷時5年。

湯普隆在文中向法國總統與文化部長發出呼籲,認為龐畢度中心是國際觀光客拜訪巴黎時,繼羅浮宮、凡爾賽宮之後的重要藝術據點,龐畢度的現代藝術館藏僅次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當龐畢度閉館後,公眾只能前往私人藝術基金會如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與商品交易所(Bourse de Commerce)等參觀,而湯普隆質疑其不具有展現法國藝術政策能力。

湯普隆強調,法國所有的大型公共建設都在維護古蹟的完整,但沒有任何機構會用如此長時間的缺席來損害社會利益,整修翻新是必要的,但長達5年的閉館代表藝術展示與藝術典藏是次要的、可以被忽略的,這將使龐畢度失去其品牌特色。

湯普隆建議龐畢度中心重整翻新計畫,取消閉館,在翻新期間內將部分館藏移至東京宮(Palais de Tokyo)存放,不僅可省下四處布展的經費,也不浪費員工在閉館待業時的薪資支出。

根據龐畢度藝術中心官網顯示,成立於1977年的龐畢度中心,為紀念即將而來的50週年,在法國文化部的支持下,將於2025年至2030年完全閉館,翻新工程以徹底清除外牆石綿為主、翻新老舊的設備確保消防安全、改善無障礙參觀動線、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

閉館翻新計畫亦包含「動態地標」(moviment),在閉館五年期間仍執行館外活動,龐畢度中心將與其他分館、美術館、藝廊合作。

例如第一個策展將會在2025年6月於巴黎的香榭藝廊(Galeries Champs-Élysées),展出雕塑家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與其他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第一個現代藝術館藏巡迴則在2025年10月於羅浮宮內展出。在閉館翻新結束前,龐畢度中心的作品將前往法國其他省份與其他國家。

然而,閉館翻新計畫自2023年5月10日公布以來便爭議不斷,首先讓龐畢度員工感到職位與薪資將失去保障,便從2023年10月16日展開長達三個月的抗議行動,中途一度閉館,直到2024年1月29日結束。解放報(La Libération)報導,文化部與龐畢度工會簽訂備忘錄,保障在閉館期間內465名員工的職位,但文化部否決建立單一場所來重新部署員工與活動。

2024年4月23日,法國審計法院(la Cour des comptes)對龐畢度中心發表一份批評報告,認為閉館翻新計畫組織不善、經營模式薄弱、員工管理需要審查。

費加洛報(Le Figaro)報導,法院估計龐畢度5年閉館期間,由國家支出的硬體翻新工程費用高達3.58億歐元,而「動態地標」的館外活動費用估計仍須1.8億歐元,龐畢度館長羅蘭.勒龐(Laurent Le Bon)雖稱將自籌費用,但截至2024年2月僅籌得6000萬歐元。

勒龐向費加洛報表示:「龐畢度中心在2025年前將盡可能的籌款,若能籌得所有資金,整體項目便會完成,若沒有,他們將逐項進行,例如優先執行龐畢度圖書館與象徵變革的阿格拉(Agora)設計計畫。」(編輯:高照芬)1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