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賠142億 微軟步諾基亞後塵?

微軟(Microsoft),挺過了金融海嘯,卻在今年第二季虧損約台幣142億元,交出了上市26年以來,第一次單季虧損的成績單。主要原因是,微軟把2007年買下的網路廣告公司aQuantive造成的台幣1800億元虧損,一次註銷。

表面看起來,這只是一次投資錯誤造成的虧損,但這個數字提醒所有人一件最重要的事:微軟,在網路產業幾乎毫無進展。近十年,微軟的創新幾乎無一成功,光是iPhone手機為蘋果帶進的營收,就超過微軟所有產品營收總和。

微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事實上,微軟比蘋果早8年推出平板電腦,也比Google早5年推出智慧型手機服務,其他如電子書閱讀器、搜尋引擎、車用電腦、智慧電視、網路影片服務和社群網站,總共推出8項「重要」創新,但最後都沒收成。

沒辦法把這些創新落實,真正的問題,是微軟的管理「過了頭」!一位台灣微軟前員工觀察,「微軟是一家非常重視數字導向的公司。」

這曾是微軟勝出的關鍵。

以做市場行銷為例,大市場一年甚至調查4次,小市場一年調查2次,小到一個業務員讓客戶滿意度降低,問卷都能查得出來。

連台灣微軟總經理,一個人就要扛27個績效指標,光是每季去總部報告的營運數字,就厚達22頁。

這是微軟從寶僑(P&G)學來的,創辦人比爾.蓋茲認為,要保持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認清事實,數字,就是了解事實最直接的工具。

這是微軟當年打贏文書處理軟體WordPerfect等對手產品的法寶,有一次微軟內部開會,比爾.蓋茲細看市占率細項數字,發現微軟在某一小塊玩家中的市占率仍輸給WordPerfect,比爾.蓋茲問:「如果真正的玩家不用,我們怎麼能算是真正的市場領導者?」接下來一小時,所有人都在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最後微軟調整功能,再攻下一城。

但數字至上的邏輯,也被微軟拿來對待新創事業。

在嚴謹的數字管理下,「績效獎勵也可能變成績效懲罰,」因此,微軟的員工即使明知手上的計畫,確實可能是明日之星,也不會冒險。

在微軟,人們不敢犯錯。微軟前軟體工程師布賴恩.科迪說,「我如何成為一名更好工程師並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必須思考如何被計畫經理們重視。」

微軟重視數字可以被理解。這是一個有9萬名員工,雇用全世界最多軟體工程師的公司,自然需要數字管理,才不會失序。

政大科管所教授溫肇東觀察,微軟跟諾基亞(Nokia)陷入類似陷阱:跳不出自己管理能力建起的高牆,太過精打細算,最後被市場牽著走。

當年,微軟成功其實是靠著願意替消費者冒險——推出革命性的作業系統,讓PC因此平價化。微軟仍有機會改變,只要它想清楚,是努力的「感受」消費者的變化而改變?還是力拚提升「KPI」與財務報表?兩條路的抉擇,是成敗的轉捩點,也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

【 更多報導 】

■  旺中案爭議》當初買中時 蔡衍明:我不要看到一報獨大!
■  選手奧運奪金謝金正恩》生在北韓 全世界最好命!
■  博碩士破百萬》別活在謊言中 你的文憑根本不值錢
■  GDP保2困難重重》仇富 也看不清台灣停滯的真相
■  薪水自己賺》他們都三十出頭 年賺上億元!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歡迎到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