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來自健康 健康全靠運動

快樂來自健康 健康全靠運動

此題目是我應台灣傳統基金會黃石城董事長之邀請,在2017年7月15日於國父紀念館演講的。內容很有意義,我決定分享我在民報的專欄讀者們。 1. 本演講用到的重要觀念和參考書 1.1觀念:達爾文的「用進廢退」、「適者生存」。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獨特的(unique)。全球任何都市只要有醫師罷工,在罷工期間死亡率大降。美國第3大死因(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是醫師誤診、誤醫和下錯藥。自癒力是人類最好的療癒力量。定時定量(飲食、運動、睡眠、工作、喝酒、大小便…)最符合人體的要求。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最有效。人是自私的(牛津大學教授Richard Dawson最著名的書《The Selfish Gene(自私基因)》)也因為這自私基因,許多經濟學家讚賞的台灣健保才會產生「公物濫用」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不但成本不斷提高而且健康不斷下滑。 1.2參考書:美國最著名「非醫師」作家Norman Cousins寫的醫學界暢銷書:《Anatomy of A Disease》(一種疾病的深度解析)、《The Healing Heart》(能自癒的心臟)、《Head First, the Biology of Hope》(大腦第一,希望本身就有生物學上的功能)。美國UCLA醫師Roy Walford的《Maximum Life Span》(最長壽命)還有他出版的一本活到120歲的菜單。美國最著名的長跑運動員心臟科醫師George Sheehan寫的書《Personal Best》(我個人的最佳心得)。美國Stanford大學醫學院教授Walter Bortz的書《We Live too Short and Die too Long》(我們活得太短、死得太久),與前長庚大學校長張昭雄對生老病死所說的名言:「生得好,老得慢,病得輕,死得快」好好比較。《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尤其《老年萬歲》──受西塞羅《論老年》啟發,pp.430-438,《富蘭克林論衰老》,pp.439-440。有關心靈方面的書,我強烈推薦達賴喇嘛、南非主教Desmond Tutu、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Nelson Mandela(曼德拉)、南非最後一位白人總統F. W. deKlerk、Arthur C. Brooks、方濟各教宗和不斷進步的西方神學家的著作、演講、對話、研討……等。 2. 論健康 健康指的是「腦、身、心、靈、魂」的全方位健康,絕對不是只有身體沒有病痛!每一個人既然都是唯一的,每一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腦、身、心、靈、魂」知道得最深,隨著年歲的成長、變化,每一個人最能了解自己的「腦、身、心、靈、魂」的成長、變化、老化、衰退、……。沒有其他任何一個人能夠取代你!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健康負起最大的責任。對!自己的健康自己顧!有關健康的書、論文、報導……,可說汗牛充棟,我在此首先引用哲學家叔本華的名言:「90%的快樂來自健康,而健康全靠運動」(請讀我的專欄「運動的多層次哲理」),我謹抄下一位現在大約108歲老人所寫的打油詩:「飯勿吃太飽,覺要睡得好/運動天天做,營養不可少/儘量找快樂,切莫尋煩惱/赤子心常在,百年也不老」。這首詩至少有好幾百篇專業、學術論文完全支持、贊同它! 另外一首可能是全世界風行最廣的詩,是德國移民美國的猶太人Samuel Ullman寫的《Youth》(青春),這首詩有很多國語言的翻譯,中文版是我多年老友已故陳之藩教授翻的「青春」,許多精通中、英文的朋友都說譯文竟比原文好!該詩日文版風靡全日本(請參閱我的三篇專欄:《為保衛「青春」而戰(一)、(二)、(三)》)。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在為「青春」下定義,可以說是對人類「腦、身、心、靈、魂」之全方位健康的偉大註解和詮釋! 3. 論幸福 如果用叔本華的話來說,90%快樂來自健康,剩下的10%應該是來自幸福感。 根據莊明哲院士的說法,透過同卵雙胞胎的研究,有30-40%的幸福感是在一出生的基因就決定了。每個人的個性和情緒有一部分是基因決定的;像比較外向、開放、隨和的個性、比較穩定的情緒狀態、比較認真的態度,都對幸福感有正向的影響,而比較神經質的個性則對幸福感有負面的影響。莊院士說行為也和幸福直接相關。Resilience(可恢復性)越來越受重視。 4. 論長壽 真正有科學和醫學根據的長壽之道,可參考已故UCLA的長壽學教授Roy Walford的研究論文、書,還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名言是「Undernutrition But Not Malnutrition(營養偏低但並非缺乏營養)」。事實上從大約1930年代開始,美國幾個大學有教授們意外的發現給實驗室裏的小生物較低的卡洛里,他們的壽命、體力、精神、耐力、認知力……等,都遠遠超過那些吃得飽飽的同類生物。這種實驗一直進行不斷,從小生物,到魚,到老鼠……一直到2009年在黑猩猩(最接近人類的大動物)的實驗裏,也證明完全正確。所以2009年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一期的封面故事是《Eat Less, Live Longer》(吃少,活得久)。我在美國工作時,一直追蹤Walford的言論和他的生活方式,因為他經常接受媒體的訪問,而且他堅信他的名言並親身實踐之──一週只吃5天,其他兩天不吃!幾年前他的一位同事來台北演講,我坐在第一排,一開始Q&A時我第一位搶先發言,問到Walford的想法,他的同事說他超級聰明,但不幸79歲時,得到血癌去世!美國時代雜誌最近兩年出了兩次《Longevity Report》(長壽報告)特刊,也提到這「吃少活得久」的真理! 整個世界從古至今對長壽的研究實在太多了,我只再提幾個最有科學、醫學根據的供大家參考: 英國最著名的國寶級醫師Vermon Coleman出版一本書「別讓醫生殺了你」。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把這書重點編成有彩色的PPT叫做「如何健康活到100歲」,這PPT總共列出大約48個重點,可以幫助人們活到一百歲。美國新興報紙Huffington Post出版《100 ways to live to 100》(100個方法幫你活到100歲)是我看過應該是最「完全」的長壽處方。英國每日郵報也出版了26項長壽之道《From A to Z》。美國學者Segerberg利用美國社會安全局公佈的百歲人瑞資料,寫了一本《Living to Be 100》,非常詳盡的分析這些人所以長壽的特徵!所有這些長壽之道幾乎已經人人都知道了!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也深度訪問全球最長壽的3個地方:Okinawa(日本)、Sardinia(義大利)、Loma Linda(美國)。我詳讀整個報導,也只列出17點長壽之道,跟上面所說的幾乎都一樣!我認為最好記也可能歷史最悠久的應該是哲學家叔本華所說的:人類90%的快樂來自健康,而健康全靠運動! 5. 失智症:案例和連結 我決定用失智症的案例,來連結以上的主要觀念:健康、長壽、幸福。失智症是精神病,而精神病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21世紀人類最嚴重的疾病,比心臟病和癌症更嚴重。而且我的健康觀念是「腦、身、心、靈、魂」的全方位健康:腦是排名第1。人類的腦約佔體重的2%,但心臟輸出的血液有15%是給大腦用的,大腦更用掉20%的氧氣,25%的葡萄糖。可見腦極其活躍,因為它必須不斷的經由神經細胞的聯結努力從事各種短期、長期、空間、時間、地點、燈光、場合、視覺、味道、語音……等的記憶,而且還要不斷的複習、再複習、聯結再聯結,又怕因為情緒、動機、和其他原因,忘記、回想又記不起。要知道,大腦是白天、黑夜(睡眠時)都在工作的。但人類在30歲後大腦又每年縮小0.5%。失智症就是大腦的輸入和儲存的能力出現障礙!許多研究認為失智症之發生來自資訊過多、注意力不集中,同時多工(multitask)、憂鬱症、焦慮、壓力過大……等。 如何有效避免失智呢?首先健康最重要:有良好的健康就有良好的大腦。一般言之,運動最重要。大約20年前,我就開始給每屆的大學畢業生我的留言〝The best approach to an ageless body and timeless mind is to constantly exercise both in an integrated way.〞,我去各大公司作顧問時,經常看到我的畢業生竟然把這句話貼在他們的辦公室!主因應該是這句話強調一邊運動一邊用腦!運動必須越激烈效果越好、種類越多越好。運動要做到「天天做,1天2次,…」,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同儕壓力」,易言之,成群結隊一齊運動!保護大腦和保護心臟是一樣的,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基隆長庚醫院引進美國CDC的「Interval Training」(間歇性訓練)方法來治療心臟衰竭病人,這方法竟然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我們在比賽的長跑運動員也一樣用Interval Training明顯大大改進我們競爭激烈的比賽成績!其他像社交活動、親友的支持、跳舞、音樂、藝術、打麻將、撲克牌、比賽後drinking party, social media, ……等等,對預防失智症和心臟病也都已被證明有效(請再讀我的專欄「生活型態醫學」)。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