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績效指標」不實在,有何意義?

每年五月,就是報稅季,它攸關你的稅金如何被運用。占中央政府總預算近九成、約一兆七千億元的行政院,旗下34個部會,明年度的「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也是在今年五月提出;政府明年要做的事、要花的錢,都在近期擬定。 蔣經國曾說「告訴民眾,明瞭政府做些甚麼;反映民情,希望政府做些甚麼。」你真的知道,政府拿了我們的納稅錢,在做些甚麼嗎?大有為的政府,應該心中有人民的存在,處處為百姓著想,解決人民的困難,不要只考慮到個人或其政黨的私利。經國先生逝世多年,百姓仍然懷念他,因為當年他一句話「現在不做,將來就後悔!」想到國家人民所以努力以赴,在他身邊的謀士,看到主子犧牲奉獻的精神,當然各個戮力以赴,於是共創台灣的經濟奇蹟。 《商業周刊》展開近兩個月的獨家調查,前十大部會KPI,竟沒列貧富差距、12年國教、農地濫用、軍紀敗壞…內容荒腔走板,319項目多不關鍵、不績效,也沒指標。還談什麼「關鍵績效指標」?只是紙上談兵,不務實際,浪費民脂民膏!政府的KPI設計不良,會有什麼後果?首先,可能造成政府亂花錢。其次,造成施政與民意的落差加劇。其三,造成公務員「瞎忙」。 柯文哲說:「每個人都在瞎忙!」政府34個部會荒謬KPI全揭露。政府機構主辦人,專挑軟柿子吃,訂定一些無關緊要之事,也太荒謬了!如員額最多的「內政部」,今年關鍵策略目標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提到「深化民主改革,落實人權保障」,但卻拿錢補助殯葬設施,就達成「深化民主、人權」的目標,該指標與目標無關,看似有績效,實質無績效,竟然把人民最關心的「高房價、少子化」問題,都不在內政部的KPI裡?再説「農委會」堂堂農業大部,輔導青年農民100人當目標,而卻不把蓋農舍、寺廟的非農業用地加在「關鍵績效指標」之內!「財政部」更扯把「租稅公平」,靠「整修辦公室」來完成。「經濟部」整合區域經濟,竟靠輔導菜市場來完成。「交通部」重量不重質?拼機場服務只看人次。「衛福部」奇怪耶,食安只管金針乾、菜脯和蜜餞?棘手之事擺一旁,盡挑一些好做的來完成目標,誠如政大勞工所副教授張其恆笑稱「自己出題目、自己寫答案、自己打分數,當然都100分……政府還滿好幹的!」 但也有一些小公務員的辛酸告白,外界認為政府效率差,來自公務員的混水摸魚,其實多年來,中央從上到下對於管考真的非常著迷,就如高等教育的評鑑,大家白忙一場,只顧考核評鑑,而忘了真正要做的事,這叫本末倒置,幾乎可用「計畫治國」來形容,可說十個公務員只有兩人在忙,剩下八個在監管;如此的效率怎麼會好呢?在報稅季節中,它攸關你我的稅金如何被運用,期望全民一起來監督!並看緊我們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