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化會議」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啟示

「全國文化會議」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啟示

為了讓台灣可以跳脫過去以文化做為國家競爭力、軟實力或影響力的工具性或技術性思維,文化部於9月2日舉辦為期2天的全國文化會議,希望可以讓文化發揮豐富民眾日常生活價值內涵的積極「作用力」。這些作用力包含了「文化民主力」、「文化創造力」、「文化生命力」、「文化永續力」與「文化超越力」等六大面向。其中,文化永續力是希望讓經濟利益成為挹注文化創作的活水,平衡整體文化生態發展。亦即,經濟利益與文化創作應相輔相成,營造一個讓文化可以永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總統在去年就職時曾指出台灣青年低薪的嚴重性,當然,低薪不是只有青年,只是青年低薪的現象特別嚴重。台灣除了台積電、巨大(捷安特)或鴻海等有較佳技術或較強組裝能力的廠商在國際市場上可以掌握較多的談判籌碼,進而取得較多的利潤外,多數出口廠商的利潤多是相當有限的,也因此對於新台幣匯率的波動極為敏感。在產品收益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就變成是增加利潤的重要手段,因此,產業界對於包含水、電、土地與勞工等要素的價格就會非常重視,低薪現象只是壓低生產成本的現象之一。但是,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何台灣談轉型談了這麼多年,多只是空談。若主管機關不找出原因,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也會變成華而不實的情書。 蔡英文總統受邀致詞時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有活力,國家就會有力量……」,總統這番談話直接點出台灣過去經濟成長停滯的原因。台灣的製造業與外國的製造業除了過去在工資的差異上取得一段時間的領先優勢外,我們還有哪些特色是外國廠商無法匹敵的。小英總統所指出的「文化」或許就是我們重要的元素之一。然而,除了文化部以外的其他產業主管機關對於總統的談話或許不會聽見,或者只有被各單位派去參加文化會議的代表會聽到。這可能部分解釋了近期於各分區召開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的工商代表發言多了無新意的原因。 沒有文化的產品 不會有太高附加價值 文化部此次特別強調「愈在地、愈國際」的重要性,這也是目前台灣許多廠商需要有的經營思維。愈在地不表示本土化,而是要考慮更多的在地元素,以總統所舉的「通靈少女」為例,結合台灣的宮廟文化就是在地元素,也因此讓這部影片具有台灣的獨特性、且具有國際競爭力。許多日本觀光客到日本廟宇參拜時,會遇到各種具當地特色的御守。反觀我們有許多原住民文化,但發展到產品銷售階段時,似乎被許多商人把文化差異同質化了。我們期待主管機關每每提到台灣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海島時,先想想有什麼產品可以具有海島文化的特質?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或許因為中國政府態度而降低,但是否也可能因為吃膩台灣鳳梨酥而不來? 如同總統所言,沒有文化的國家,就像沒有靈魂與活力的身軀,產品的製造與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文化的產品也不會有太高的附加價值,仿冒品就是一個例子。從不重視文化到要將文化融入我們的生活中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產業政策主管機關持續忽略文化永續的思維,台灣的產業政策仍只會停留在一群所謂有經驗的人複製過去成功卻不適合未來的經驗,繼續讓台灣處於困境之中。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