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輕重緩急?自己的病最重、最急!

【醫病平台】輕重緩急?自己的病最重、最急!

婆婆生命的最後十年深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藥物的種類與劑量變化造成的反應,是非常繁瑣複雜的結果,而療效更是沒有確定性,身為病患家屬常常會有很深的挫折感,即使醫學進步的今日,仍有很多醫藥未殆之處。 婆婆的主治醫師非常有耐心,她會傾聽病人語焉不詳的主訴、觀察老人的細微動作、詳問家人如何與之互動?然後跟病人說:「阿嬤,你如果哪裡痛,你要講喔,不要自己忍著喔,要跟我講。」老人家聽了,整個心情都服服貼貼了。腦神經內科門診經常人滿為患,往往「上午第45號」到了下午三點還沒看到,可想而知醫生也是沒有午餐和午休的。 兩年前辦完了婆婆的後事,輪到我進出醫院,與開刀和化療等產生的種種併發症長期奮戰。這一天,我在心臟血管科等候醫生為我開高血壓處方,我是這一診的68號,心想:有得等了。 一位年輕男子匆匆忙忙衝進這位醫師診間,十萬火急地叫著:「醫生醫生,剛才給你看的那個病人謝x美,才走到外面就昏倒了,請你出來看她!」護理師一邊安撫他的情緒、一邊請他坐在外面等,關上門,因為裡面有另一位尚未處理好的門診病人。 男子顯得很焦躁,他一定希望醫生立刻衝出診間救治他的親人。但那扇門沒有一點動靜。 他拿起手機撥號:「爸,你快來,我還在台大醫院,妹妹看完病了,醫生還說她沒問題,走出來就昏倒了,醫生怎麼搞的,人有病也看不出來,現在我來叫他也不快點出來!醫生的職責到底是甚麼嘛!」 沒多久兩位護理師推著一位坐輪椅的女孩過來,男子大聲咆哮說:「這種醫生有醫德嗎?這是他的病人耶,叫也叫不出來!」 護理師制止他,說:「醫師今天是看門診啊!也有門診病人要照顧啊!」 男子依然不饒人:「可是事情總有輕重緩急啊!我妹死了怎麼辦?誰負責?我還懷疑他誤診呢!」 敲敲診間的門,裡面的護理師出來請他們稍等。輪椅上的女孩哭起來:「你幹嘛那麼兇啊,丟臉死了!」兩位護理師也氣鼓鼓的,所幸大家都耐住性子,沒有再多的言語衝突。 當他們看完診出來,男子的臉色已和緩許多,他看來並不是兇惡之徒,相信對他自己剛才的出言不遜會感到後悔吧? 我忽然覺得我應該做點甚麼,為那位蒙冤的醫師,也為那位衝動的年輕人。在台大醫院長長的走廊上我追上兄妹兩人。 「妹妹的情況怎麼樣?」 「心臟是有問題,但是也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你一定很疼妹妹,看你急得那樣。」 「我很不好意思,對醫生不好意思,對別的病人也不好意思。」然後他敘述醫生在那期間其實打了電話,交代其他醫生和護理師協助適當的處置。 我原本只想為我這位有耐心又細心,又非常親切的好醫生說幾句公道話,卻沒想到無意間為這年輕人的心靈引出了一道出口。如果他對曾經說錯的話、表現的錯誤態度,造成了他人的不快之後,有機會省思、承認自己做得不對,那麼他的心就會得到妥貼安置,得到內心真正的平安。 輪到我看診時,我這位有耐心又細心、又非常親切的好醫生仍然一如往常,耐心聽我主訴、細心看我的檢查報告、詢問日常運動勤快與否…… 常聽到患者抱怨:「要看『良醫』,不要迷信『名醫』。太有名的醫生讓你等了三個鐘頭,看病看不到三分鐘!」但是,何謂良醫、何謂名醫?這兩者並不一定是對立、衝突、難於選擇的,也並不一定不可得兼。病人不是醫生的「客戶」,「醫」、「病」應該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應該是互相依存、互相扶持、互有成長的關係吧? 延伸閱讀 【醫病平台】重建彼此的尊重與信任 【醫病平台】基隆港都的老醫生 【醫病平台】告白與同意 【醫病平台】請握著病人的手 【醫病平台】請不要「罵跑」年輕醫師 【醫病平台】病、醫皆情緒?同理的溝通是良善醫病關係的關鍵 【醫病平台】繞著地球跑 還是台灣最好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文章字數 1500-2000。 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若要捐出稿費也請附上受款單位及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