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自由主義者的艱困與掙扎

【專文】自由主義者的艱困與掙扎

大約三十年前,《當代》雜誌醞釀創刊時,我們一群年紀很輕的學術工作者都曾參與其事。但是因為大家都忙於研究工作,很少實際做事,恆煒兄便獨力為這份刊物奮鬥了二十幾年。二○一○年他突然罹患胰臟癌,遂毅然屏除一切外務,專心養病,並於二○一三年病情穩定後,赴美探視在芝加哥大學求學的兒子。在美國停留三個月期間,他偶然溜進芝加哥大學圖館翻讀資料,不意竟翻出胡適與吳國楨,胡適與殷海光的舊案。 同樣的胡適,從吳國楨案到雷震案,他的自由主義者立場是否有所不同?他與殷海光為兩個世代的自由主義者代表,為何在面對蔣政權時的態度有所不同?這是這本書的切入點,也是最重要的關竅。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推行白話文運動的旗手,中央研究院在台復院的院長⋯⋯,胡適在許許多多方面的歷史地位及評價,早有公斷,然而,在自由主義者的立場上,他的艱困與掙扎實況又為何?這本書主線在胡適與殷海光身上,然而,整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台灣處境與國際現實,才是主旋律,在今天重新審視,也有鑑借的價值。世界各地的獨裁者不斷地以各種面貌回返,有如借屍還魂,刺激、挑戰著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應對有無不同,也將有後世史家記錄它們。 恆煒兄是歷史系科班出身,這本書以學術論文的規格寫就,凡引文必加註,然而,雖以學術論文切入,行文流暢,有如閱讀小說,每一則引文像是開出一扇門,通向新的事實,然後,又折射回原來的主線。人性的因素則讓歷史充滿了轉折的伏筆,寫實中也因此有一種虛構的錯覺,尤其當人身處在歷史的情境中,面對獨裁者難以為人測度的決斷時,那種荒謬感就油然而生。 書的「卷首語」已概述全書各章梗要,「目錄」則更清楚地揭示章節事件,雖然是三十萬言的皇皇巨著,卻像看一部快轉的時代影像,看到自由主義者在其中的身影與掙扎。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