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戈壁「玄奘之路」、克服數學障礙 吳寶春碩士論文入優秀評選

挑戰戈壁「玄奘之路」、克服數學障礙 吳寶春碩士論文入優秀評選

這個碩士學位來得真不容易呢!吳寶春以他「拿世界冠軍」的毅力,經過3年的磨練、學習,通過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EMBA碩士論文口試,下周(7月13日)即將赴星參加畢業典禮,更厲害的是,他的論文不僅入選前10名,更參與優秀論文評選。 吳寶春今(7月6日)接受《民報》採訪時驚喜表示,「入選優秀論文評選一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不太清楚這是什麼評選的項目,不過十分榮幸,自己能被列入評選。要感謝每一個耐心指導我的老師。」 從40多篇論文中進入前十傑 吳寶春以三年時間完成EMBA課程,花一年寫論文,論文題目「麵包物語:使用者脈絡的麵包店創新」,以自己麵包店為案例,針對一百多個喜歡麵包的民眾進行問卷調查、分析,了解消費者對「夢幻麵包店」的期待,找出創新服務模式,發現「原來民眾對吳寶春麵包期望特別高」,期間一共「被退35次」,不僅完成、通過,還獲得高度肯定。 《中央社》引述新國大商學院亞太EMBA學術主任宋照禮話指出,吳寶春的論文觀點非常細膩,尤其注重細節及闡釋,令人印象相當深刻,諸如吳寶春如何在麵包獲獎的創意發想、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創新,以及消費者互動和在麵包店裡獲得良好體驗。他說,吳寶春為了達到嚴格的學術標準,延遲一年交出論文,在40多篇論文中,入選前10名並參與優秀論文評選。 吳寶春論文排名前十傑、入選優秀論文評選。圖/《中央社》 吳寶春更是全班40多人之中,唯一「不具大學文憑」的「跳級生」,而2013年他計畫挑戰EMBA時,在台灣連申請大學EMBA的資格都沒有,才轉赴星國就讀。也因此促成台灣教育部放寬「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報考條件。 4天完成20公里戈壁賽增強面對困境能力 吳寶春表示,他的同學來自各國與各行業,「有國營事業、能源企業,還有軍火業」,課程包括成長管理、財務學、行銷學等,完全按照一個公司所有部門需要的功能去設計,老師安排小組討論時,也會特別把不同行業別的人放在一起、激盪不同的想法。 「最讓我吃足苦頭的是財務學,因為自己唸書時,最頭痛的就是數學、考試從來沒有及格過,當麵包師傅後也只會『計算烘培的比例』,但這堂課讓我懂得由全面去看一個公司的財務規畫、甚至也能了解如何去尋找合適的人才。」他說。 課程中最大的考驗還有一堂親身體驗的120公里戈壁賽。吳寶春說,這個路線是唐三藏取經的「玄奘之路」,途中經歷風蝕地、礫石戈壁、沙漠、鹽鹼地、山地丘陵等地貌,他選擇4天完成的小組,每天在攝40幾度下走30公里路。有意思的是,他頭戴著台灣特有的斗笠,防曬、擋風、遮雨又透風,也引起同學關注。 他認為,「這一趟行程完成後,更提升了自己解決困難的信心,若事業面臨挑戰時,如何挑戰、激發極限、相信自己,而能尋求突破,都有很大的幫助。」 國中放牛班 入伍服役才學識字 取得碩士學位、完成論文,對於一位出身社會底層,唸書時被歸為「魯蛇」,早早失學的吳寶春而言,是極大的鼓勵與成就。吳寶春曾在《民報》舉辦的文化講堂提及,國中時被分到「放牛班」,學校師長對他們只有一個要求:「不要影響升學班學生唸書!」國中勉強畢業北上當麵包學徒,大字都不識幾個,「我是服兵役時,由一個同僚教我識字的。」他說。 宋照禮說,對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來說,吳寶春只是一名EMBA學生,他雖不具大學學歷,但對學校而言,是根據個人社會及職業成就、學習態度,特別篩選了這樣的學生。 宋照禮認為,從吳寶春的學習結果觀察,的確是一名「中規中矩的好學生」,不僅準時完成課前作業、課堂討論及課後作業,課堂上也和老師及同學有很好的溝通。 課程中還包括戈壁挑戰賽。圖/吳寶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