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雕刻藝術殿堂的推手:李梅樹
「藝術無涯,吾生有涯。」 ──李梅樹 歷史百年的「三峽老街」是台灣保存最長的老街,老街上的「三峽清水祖師廟」,不只是地方民眾信仰的中心,更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幕後的推手就是台灣前輩藝術家──李梅樹。 李梅樹(1902-1983)出生在日治時期的「三角湧」(即今三峽),家中經商。李梅樹是家中次子,從小就對美術和音樂很有興趣。日治時期,日本人讀小學校,台灣人讀公學校,李梅樹就讀三角湧公學校(今三峽國小)時,因為日本老師遠山岩的帶領,使他第一次接觸到西洋畫。 立志當一位畫家 他非常著迷於繪畫,1918年考取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接觸到正規美術教育。李梅樹一心以繪畫為業,立志要當一位畫家。這在那個年代是很前衛的想法,直到1920年,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已到日本留學的國語學校學長黃土水入選「日本帝展」,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人!李梅樹更篤定他的想法,他計畫師範畢業後就到日本留學。 無奈事與願違,父親堅決反對他的想法。父命難違!師範畢業後,他到瑞芳公學校教書,在父親安排下同一年完婚。李父希望成家的他因此可以打消赴日念頭,但是李梅樹對藝術的熱情完全沒有澆熄,他更殷切地希望能夠追求自己的理想。教書空餘的時間,他醉心於繪畫,暑假更回到母校師範學校參加石川欽一郎舉辦的「暑期美術講習會」。 1927年,台灣舉辦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李梅樹以《靜物》一畫入選,隔年再以家鄉三峽為題材,《三峽後街》入選第二屆台展。家人漸漸了解李梅樹的志向,但還是希望他能往政治發展。父親去世之後,李梅樹再度向家人提出要到日本學習美術,家人還是沒有支持,然而冠母姓的大哥劉清港獨排眾議,身為醫師的他決定資助弟弟所有留學費用。 李梅樹,《河邊清晨》,1970(圖片來源:台灣網路美術館) 連續10屆入選台展 在大哥全力資助下,李梅樹坐船負笈東瀛,終於往人生的夢想航道前進。 到日本後,李梅樹和同樣剛來日本的李石樵同租宿舍,他先到川端畫學校和本鄉繪畫研習所,日以繼夜不斷練習素描,為東京美術學校考試做準備。隔年,李梅樹一試及第,進入日本美術最高殿堂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學習。因為哥哥的幫忙,李梅樹得以完全無後顧之憂地投入畫圖。然而,讀到二年級時大哥劉清港醫師驟逝,消息傳到日本,讓平時備受大哥照顧的李梅樹大受打擊。李梅樹一生都很敬重大哥,家人在李梅樹死後整理遺物時,發現他的皮夾中一直都放著大哥劉清港醫師的照片,兄弟手足情深。 聽聞大哥死訊,李梅樹趕回台灣奔喪,因此休學一學期。回到台灣之後,家人勸他不要再去日本;然而,好不容易才有機會到日本留學的李梅樹,不甘就此放棄,也覺得就這麼放棄對不起一直支持他的大哥,他堅持貫徹初衷,返回日本繼續完成學業。回到日本卻又傳來學長黃土水病逝消息,李梅樹當晚就趕到黃土水在日本池袋的住所,最後代替他的家人將黃土水的遺骨捧回家中。接連遇到打擊與變故,讓李梅樹更堅定初衷,他沒有辜負大哥生前對他的支持,他也實現自己的夢想,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並且連續10年作品都入選台展,獲得「免審查」的最高榮譽。 李梅樹,《三峽春曉》,1977(圖片來源:台灣網路美術館) 重建三峽祖師廟 回到台灣的李梅樹,接連在台日兩地獲獎,也依家人心願壯年從政,當選三峽街協議會員,更連任三屆台北縣議員。後來他淡出政界,回到學校擔任教授推廣美術教育。 李梅樹從小生長都在三峽,留學日本後又回到三峽,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三峽的信仰中心是歷史兩百多年,1767年始建的三峽清水祖師廟。三峽祖師廟歷經三次重建,1833年因為地震第一次重建、1899年因戰爭被焚第二次重建,1947年地方父老推任李梅樹擔任第三次重建的主持人。祖師廟當時已經殘破不堪,不是重修就能解決,重建又是一項浩大工程,李梅樹深思後還是決定接下這個重責大任,三峽祖師廟也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李梅樹希望這次重建能讓歷史悠久的三峽祖師廟,成為可長可久的特色建築。他沒有採用不耐保存的傳統彩繪;決定以木為頂、以石為底,採用費時費工的雕刻方式重建五門三殿的三峽祖師廟。藝術家性格追求完美,李梅樹請來北部黃龜理師傅、中部鹿港李松林師傅,南部陳振雄師傅等國寶級師傅,共同投入祖師廟的雕刻。每一塊雕刻他都親自監工,做不好馬上打掉重做;對於材料他也很要求,木頭選用台灣檜木和樟木;最重要的是,精雕細琢之外,一定要能表現出豐富的藝術性。 在三峽祖師廟的中殿有一對柱子,取名「百鳥朝梅」,仔細去看可發現左邊、右邊各五十隻鳥,合起來一百隻鳥竟有不一樣的種類,不一樣的姿態。這也是李梅樹的堅持,當初師傅們想破頭也刻不出不同的鳥類,李梅樹還拿世界鳥類圖鑑給雕刻師傅參考,因此「百鳥朝梅」有一百種各具特色的鳥類,光一根柱子就花了一千多個工作天。 李梅樹從46歲投入三峽祖師廟的重建,一直做到82歲去世為止。他以創造藝術品的高規格要求來重建祖師廟,使得廟宇不再只是宗教的場所,更是處處充滿藝術的殿堂,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 三峽祖師廟(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生命有限 藝術長存 李梅樹曾謙虛地說:「藝術無涯,吾生有涯,欣然回首,一甲子之追尋探索,尚未能達到真善美之境界。」 他的畫風寫實自然,將喜愛的人事物都揮灑在畫布之上;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他始終堅持畫自己感動喜歡的題材,因此畫裡最常出現家鄉三峽風光和親近的家人! 李梅樹,《戲水》,1979(圖片來源:台灣網路美術館) 李梅樹於1983年病逝台大醫院,七年後家屬在三峽設立「劉清港、李梅樹昆仲紀念館」紀念劉清港醫師和李梅樹教授兄弟兩人。由於畫作眾多,加上原本場地空間不足,後來成立「李梅樹紀念館」專門展示李梅樹的作品。 最特別的是,李梅樹生前用畫筆畫下摯愛的家人,而畫裡的家人就在紀念館裡親自為參觀民眾導覽。李梅樹的家人和他一樣熱心,全憑熱情獨立經營這間美術紀念館,更常在空閒時為遊客導覽解說三峽祖師廟的獨特建築。近年來每年春天由民間發起,結合在地文化特色舉辦「三峽梅樹月」活動,除了紀念藝術家,更將文化藝術和人民的生活結合。藝術,不只存在美術館,不是專屬收藏家,也不是美術系才能接觸,而是真正走到人群裡,走到大街小巷,走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生命有限,藝術卻能長存,李梅樹將藝術的根深深地紮在我們這塊土地上,這就是台灣最寶貴的文化力! (本文圖文轉載自《想想論壇》【人心人術】 東方雕刻藝術殿堂的推手:李梅樹。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