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仲裁案,正是政府處理彰銀好時機

新加坡仲裁案,正是政府處理彰銀好時機

繼太平島南海仲裁案,台灣即將再次遇上國際仲裁,不過這次吵的不是海域主權,而是銀行所有權。 2014年馬政府時期,財政部用球員兼裁判的方式徵收股東委託書,在股東大會上,將彰銀的經營權從台新銀行手中搶走。因此現在就冒出一間新加坡的投資法人Surfeit Harvest Investment Holding Pte Ltd.,自稱他們對台新的投資因為財政部強取豪奪的行為而造成損失,要求跟財政部協商,甚至申請國際仲裁,要求政府賠償損失。 先來回顧一下整起事件的脈絡:當初2005年彰銀因為經營不善,呆帳過高,超過600多億,導致扁政府只好公開招國際標,出售特別股以招募資金。原先預期將由新加坡的淡馬錫銀行得標,因此在淡馬錫的要求下,發布公文表示得標者可以獲得彰銀經營權。結果台新出價高過淡馬錫,意外由台新得標獲得經營權。 本來台新獲得彰銀經營權之後,準備要併購彰銀,但在國民黨的連番阻撓之下,竟將這個公開招標的國際標案列為二次金改弊案,動用特偵組調查台新。邱毅更在彰銀的股東大會威嚇台新說:「總統大選要變天了」、「我是有仇必報之人」,使得台新一直未能成功合併彰銀,演變成財政部與台新共治彰銀。 到了2014年,馬政府先是以公權力,三度向凱基證券強要彰銀的股東名冊,然後再以此徵求股東委託書,帶頭遊走法律灰色地帶,跟台新上演股東委託書大戰。甚至有企業家因持有彰銀股票而被財政部關切,要求支持財政部。龍巖董座李世聰便是因為財政部派員拜訪,還帶國稅局官員陪同,使他擔憂可能被查稅,只好表態支持公股。 於是在財政部撲天蓋地的攻勢之下,政府在彰銀股東會上大獲全勝,將彰銀經營權從台新手中搶走。台新一狀告上財政部,至今官司仍未定讞。現在又因為這個馬政府留下的爛攤,財政部恐將面臨曠時費日、動輒三年以上的國際仲裁。 由於台灣與新加坡簽署的FTA,對於投資爭議的處理機制,採用的是強制仲裁,所以新加坡這間Surfeit Harvest公司若提起國際仲裁,台灣政府非得配合參與不可。 現在民進黨被迫必須收拾馬政府捅的婁子,倘若處理得不好,不單要負擔昂貴的仲裁費用和賠償損失,甚至將再度影響台灣在國際投資業的形象。但反過來說,危機便是轉機,若是處理得宜,便可重振因馬政府背信棄諾而受損的政府信用,恢復海外投資與國內外企業對台灣投資市場的信心。 因此林全院長務必儘速妥善解決這樁長達11年的懸案,將其撥亂反正,才能重整台灣金融秩序,讓台灣投資環境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