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合併罕見「前置血管」 提早發現成功保胎

前置胎盤合併罕見「前置血管」 提早發現成功保胎

34歲王小姐,懷孕第一胎,家族中有胎兒異常家族史(唐氏症、多手指、無手掌等),懷孕後一直規則產檢,因懷孕初期即有出血等流產跡象,為了胎兒辦理留職停薪待產,懷孕20週超音波檢查發現前置胎盤,33週更追蹤發現前置血管,自此連續4周幾乎足不出戶,每天除吃飯、上廁所,幾乎都躺在床上安胎,費盡辛苦終於37週剖腹產下健康男嬰,體重2,500克,母子均安。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指出,前置血管是指胎兒血管行走在子宮頸內口處,擋在寶寶的頭前方,發生率在1/2000到1/6000之間。 正常的胎兒血管外有臍帶以及胎盤的保護,因此不容易受傷,但是在前置血管的情形下,胎兒血管沒有臍帶以及胎盤的保護,直接分佈在胎膜上,因此一旦胎膜破裂,即有撕裂血管造成胎兒大出血、缺氧的危險。由於出血常常來得突然,若是事先沒有醫療準備,胎兒死亡率高達6成。 陳俐瑾指出,所幸前置血管大多可經由產前超音波篩檢出來的,通常經陰道超音波搭配彩色都卜勒血流可以診斷這個疾病,而產前確診可讓媽媽有心理準備,提早進行計畫性剖腹生產,避免產兆發生,可將胎兒死亡率大大降低至3%以下。 高危險孕婦應特別篩檢 目前建議需特別篩檢的高危險孕婦包括前置胎盤、副胎盤(指多一葉不相連的胎盤)、臍帶帆狀附著(血管分佈在胎膜上)、試管嬰兒、高齡孕婦(超過35歲)及多胞胎等。 陳俐瑾建議準媽媽們,前置血管與前置胎盤一樣都會引起大出血,造成胎兒死亡或孕婦休克,不得不慎,故提醒孕婦若20週超音波發現有前置胎盤者或有臍帶帆狀附著者,應於30-34週進行陰道超音波再次確認胎盤位置及有無前置血管。 有前置血管的準媽媽只要早期診斷早期生產,可將寶寶危險性降到最低,但若發生破水、出血或子宮密集收縮等產兆情形,因對胎兒有立即危險,應盡速前往最近的急重症醫院進行緊急剖腹生產,千萬不可捨近求遠,以免耽誤寶寶搶救時間。另提醒有前置血管或前置胎盤孕婦孕期避免搬重物、碰撞、騎機車及性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