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斷氣,台灣差點斷了氣

中油斷氣,台灣差點斷了氣

8月15日台灣大斷電,原因是中油天然氣運輸斷了兩分鐘,害得桃園大潭電廠6個大機組停止運轉,影響17縣市,全國668萬戶停電,分3輪分區限電,有不少困在電梯的人,交通號誌失靈引起事故,許多餐廳、醫院和其他業者被迫停業,經濟損失還在估算。中油說法前後矛盾,也讓人無所適從,先說誤觸,後來改稱是系統出問題,甚至把責任推給外包廠商,兩位工程師,一位中油,另一位巨路,一起執行任務。中油董事長宣稱,前面7次沒有遵循SOP(標準作業流程)都沒有事,是中油的陋習。 815大停電,責任誰來負? 立委不分朝野同聲譴責,並要求徹查責任歸屬,親民黨甚至要求內閣總辭。經濟部長李世光在第一時間口頭請辭獲准,但是能源局長、中油、台電董事長和總經理呢?民進黨也有人質疑陰謀論,是單純人為疏失或是陰謀破壞?調查結果大概如同雄三飛彈誤射和兆豐金疑似洗錢案,大眾無法得知真相。 連重啟核電的聲音都出來了,擁核人士趁機再講因為電力不足,應該重啟核電,供電不穩,如何拚經濟?萬一世大運正在舉行時發生停電怎麼辦?綠能支持者則指出是電的運輸和電廠設計有問題,不是電力不足的問題。台灣大型集中性發電,老舊的運輸電網牽一髮動全身,一個地區出事,會連累全體。發電和送電應該重新設計,分散風險。從7月底颱風來襲,東部倒了電塔,後續麻煩接踵而來,台中電廠和其他電廠機組相繼出事,造成缺電、限電,都是結構性問題。 台灣電力長期存在的系統性風險,不夠透明,誰來監督台電和中油?誰有辦法改革台電和中油?如何做好風險控管?連最基本的SOP都不遵守,是否台灣人的劣根性,做事馬馬虎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注重表面,不重實質和基礎,沒人注意就走捷徑(原因也可能是負荷太重、事情太多,不操短線無法生存,也可能是偷懶、道德風險問題。)官僚習性重的國營企業更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潛規則,對既定的法規總找得到藉口迴避。 改革中油與台電,制定前瞻性的能源政策 中油、台電如何改革?首先,能源在經濟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建議經濟部能源局應該升等為能源部,專注能源問題,擬定能源政策,包括改革中油、台電。再者,分散風險是處理發電和送電集中性、系統性風險的根治方法,參考國外經驗(美國、南韓、德國等有停電和轉型經驗,值得台灣借鏡)和未來科技發展,制定有前瞻性的能源政策。綠能現階段的缺點是供電不穩,所以工業用電還是要靠傳統的火力發電甚至核電。綠能供電不穩主要是儲電效能不佳,當下一代高效能的新型電池出來後,家家戶戶裝新型電池儲蓄太陽能,大幅降低民生用電對電廠的需求,離岸風電儲存在大的新型電池,提供工業用電,也減輕傳統電廠的負擔。 跳電、限電危機造成能源危機,連帶的引發經濟危機、國安危機和信心危機,也影響投資意願。這次總統府和行政院的反應,也曝露了政府高層應變的笨拙,執政黨若無法快速的改革中油和台電,執行力備受質疑,更造成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危機。要拚經濟能不先改革台電、中油(其實還有國營銀行)嗎?是不願、不能?抑或是真的無能? 如果沒有辦法保證不限電,就不要打包票。打了包票結果跳票,認錯負責之外,也要展現調查真相、認真改過的態度。誠實是最好的策略,若是坦承為了達到2025非核家園,短期內因為轉型(包括硬體的發電、送電與儲電,跟中油、台電員工及高層管理階級心態的訓練、改變),可能需要限電或提高電費,相信大部分反核人士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非核的代價。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