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研究新證據:茲卡病毒會通過胎盤

巴西研究新證據:茲卡病毒會通過胎盤

巴西衛生部20日發布消息,由茲卡病毒引起的疑似小腦症通報病例,從上週3530例增至3893例,其中230例已獲證實,282例暫時被排除,其餘3381例尚在調查中。巴西研究人員今天表示,發現此病可能和茲卡病毒(Zika virus)有關的新證據。 巴西衛生部對小腦症的定義為初生嬰兒腦圍小於32公分,約90%的案例兒童腦神經發育都會受阻礙。巴西爆發小腦症的原因尚在調查中,但有強烈跡象顯示是由茲卡病毒引起。據中央社,巴西衛生部表示,疑似由茲卡病毒引起的小腦症通報病例,10天內增至本月16日的3893例,先天缺陷嬰兒的死亡人數也增至49人。截至目前,僅證實6起小腦畸形症與茲卡有關。 巴西疑似小腦症病例增加 新證據指茲卡病毒會通過胎盤 茲卡病毒從2015年5月開始在巴西流傳,其中1項假設是經由2014年到巴西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觀光客帶至當地;小腦症病例也剛好集中在去年茲卡病毒流傳的東北地區。茲卡病毒主要由登革熱病媒蚊埃及斑蚊傳播,多數人受感染後無任何症狀,但主要症狀包括皮膚紅疹、眼睛紅腫和身體疼痛,而這些症狀通常在1星期後消失(延伸閱讀:民報《溫和版登革熱:茲卡病毒與嬰兒畸形有關》)。去年11月,巴西政府因小腦症在東北部增加的緣故,宣布全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戒狀況。 巴西研究人員採取另項措施來進一步證實茲卡病毒會造成小頭畸形症,他們宣布在1名流產婦女胎盤發現茲卡病毒,證實病毒會直接影響胎兒。研究人員截至目前僅在兩名孕婦的羊水中發現病毒。聖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ao Paulo)免疫學專家貝隆(Jean Peron)對懷孕母鼠進行實驗,他說:「這是很大的進展,但我們還是無法提供茲卡病毒會導致小頭症的科學證據。」 目前巴西共有21州764個城市記錄小腦症通報病例,培南布可州(Pernambuco)最多疑似病例,達1306例,佔全國總數的1/3。其次是巴拉伊巴州(Paraiba)665例和巴伊亞州(Bahia)496例。巴西衛生部指出,未來幾個月將致力阻止茲卡病毒擴散。 巴西衛生部同時排除2月初狂歡節嘉年華期間,因人潮流動增加,提高病毒擴散的危險性。但公共衛生專家卻擔心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往於傳統街頭嘉年華會盛行的東北部城市,特別是培南布可州和巴伊亞州,可能幫助病毒在巴西擴散。衛生部同時建議孕婦採取自我保護措施,包括消滅病媒蚊孳生源,穿長袖和長褲,以及噴灑驅蟲劑等,防止遭埃及斑蚊叮咬。 美國佛州也首傳茲卡病毒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衛生當局今天也宣布,佛羅里達州首度出現茲卡病毒,3名病例最近都曾前往拉丁美洲旅遊。法新社報導,前2例病例出現在邁阿密-達德郡(Miami-Dade County),感染者去年12月曾前往哥倫比亞。佛州衛生部發言人甘比尼瑞(Mara Gambineri)指出,第3例感染則是希爾斯伯勒郡(Hillsborough County)1名上個月曾到委內瑞拉的民眾。她表示:「我們建議佛州居民倒掉死水、以防蟲劑及衣物遮蓋皮膚,並將門窗裝紗窗,以預防所有的蚊子傳染疾病。」 目前尚未出現證實在美國感染的病例,不過病毒近幾週在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迅速傳開。茲卡病毒由蚊子傳播,不會人傳人。但在孕婦身上,病毒可能傳給胚胎,導致小腦症等腦部受損疾病。 台灣也傳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 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19日)也公布首例來自泰北的境外移入「茲卡(Zika)病毒」感染個案,為一名長期住在泰國、首次來台工作的泰國籍24歲男性,10日入境時發燒,經檢驗並確診感染茲卡病毒。衛生福利部將之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此外,疾管署也提升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及東南亞6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中、南美州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整成「警示 (Alert)」;亞洲地區的柬埔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馬爾地夫提高到「注意 (Watch)」等級(延伸閱讀:民報《國內首例!「溫和版登革熱」茲卡病毒移入台灣》)。 【相關報導】 溫和版登革熱:茲卡病毒與嬰兒畸形有關 國內首例!「溫和版登革熱」茲卡病毒移入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