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爭議 學生為什麼憤怒?

自從1996年任教高中歷史以來,台灣的歷史教科書,由教育部編定到開放民間編寫,我都在第一線親身感受到了。隨著台灣的民主化,歷史教科書逐漸從「中國殖民統治角度」,走向「台灣住民立場」編寫。加上新一代的年輕人面對中共政權武力威脅以及政治經濟滲透,對中國的反感與日俱增。「親善美日」、「遠離中國」是台灣年輕世代在這種環境中自然而然產生的心裡共識。我每一年都會問學生這個問題,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這種強度一年比一年增強。加上現在的高中生是1990年代後期出生,他們是在沒有白色恐怖的氛圍中成長的。相對他們的上一代,從小被灌輸「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講!」「小孩子,有耳朵、沒嘴巴!」這一代則從小就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當他們看到政府採用違法手段硬要將歷史從「台灣住民立場」顛倒為「中國殖民統治角度」,看到政府應用國家暴力不惜與人民為敵,他們比他們的上一代更勇敢的站出來了! 以下,茲針對課綱爭議,發表個人淺見: 一、課綱的演變 88課綱(李登輝執政後期)歷史科必修四冊: 第一、二冊中國史(台灣史被納入中國史,全部19章,台灣史僅占4章) 第三、四冊世界史 95課綱(陳水扁執政時期)歷史科必修四冊: 第一冊台灣史(台灣史單獨一冊) 第二冊中國史 第三、四冊世界史 101課綱(馬英九執政時期)歷史科必修四冊: 第一冊台灣史 第二冊、第三冊上半冊中國史 第三冊下半冊、第四冊世界史 (台灣史雖維持單獨一冊,但中國史增加、世界史減少,中國史和世界史維持一樣比重,台灣被鎖進中國) 104課綱(馬英九執政末期)歷史科必修四冊: 第一冊台灣史(台灣史雖仍然維持單獨一冊,但內容遭嚴重中國化,企圖從中國立場寫台灣史,把台灣史變成中國史的一部份) 第二冊、第三冊上半冊中國史 第三冊下半冊、第四冊世界史 二、國際競逐時期 101課綱對於國際競逐時期,符合歷史事實。敘述族群間的互動也較多元,例如:濱田彌兵衛事件是日、荷關係,麻荳事件是原住民、荷蘭關係,郭懷一事件是漢、荷關係,新港文書是原住民、荷蘭關係。 104課綱扭曲「國際競逐時期」的真相,過度渲染漢人和台灣的關係。「漢人來台」與「荷西入台」,這反映了漢人殖民史觀。族群間的互動也刻意少掉日荷關係的濱田彌兵衛事件。 三、二二八與白色恐怖 101課綱將「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置於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主的脈絡中,這是反殖民統治的歷史觀,從台灣住民的角度來寫歷史。 104課綱將「二二八事件」置於「二戰結束」到「國共內戰」間來敘述,這是從外來政權(國民黨政權)殖民統治的角度,意圖淡化國民黨政權的責任。此外,104課綱將「白色恐怖」和反共政策緊密連結,意圖以反共政策淡化白色恐怖,並為國民黨政權「藉口反共不實施民主」推卸責任。這同樣是殖民統治的立場,漠視台灣人民的感受。 四、台灣文化 101課綱以台灣住民的立場來看台灣文化的多元性,它包含台灣原住民、東北亞、東南亞、東亞、歐洲、美洲…各文化交流的結果。 104課綱將台灣視為中國文化的殖民地 五、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 《開羅宣言》1943年8月,美、英、中在埃及舉行開羅會議。會中提及「台灣及澎湖群島,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開羅宣言》並未簽字。 《波茨坦宣言》,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英、中聯合發表的一份公告。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添補了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名字。這篇公告聲明履行《開羅宣言》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日本降書》承諾要實行《波茨坦宣言》,《波茨坦宣言》承諾要實行《開羅宣言》,但開羅宣言卻沒簽字,所以「台灣及澎湖群島,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自然就不成立。 《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各國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約。1951年9月8日,包括48個國家的代表(不包括中國、俄國)與日本在美國舊金山簽訂,規定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但沒提到要交給誰。 《中日和約》,為中華民國與日本結束兩國之間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戰爭狀態而簽訂的和平條約,於1952年4月28日在臺北簽署。該條約明定日本「放棄」對於臺灣、澎湖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同樣沒提到要交給誰。 [nop] ※台灣的國際法地位應該是: 依舊金山和約日本遵守聯合國憲章放棄台灣、澎湖, 依照聯合國憲章,台灣、澎湖託管、自治、獨立。[/n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