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質疑國文教育:台灣文學在哪裡?

青年作家質疑國文教育:台灣文學在哪裡?

立委參選人藍士博、苗博雅與作家伊格言等人今天(27日)上午在教育部前舉行記者會,質疑課綱微調未來要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獨立成一門科目,可是台灣的文學卻沒有得到相對重視,國文教育沒有花時間教文學欣賞,只在教「之乎者也」。 社民黨文山、南中正立委參選人苗博雅指出,課綱的制定應該是要攤在陽光下,公開、透明來制定。這個國家的黑箱作業如此之多,我們要怎麼來監督是我們後續重要的課題。 桃園區立委參選人藍士博則拿出教育部在課綱微調案中做出的一項決議,「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語文類選修,建議在未來十二年國教總綱中能成為獨立的一門科目」,會中決議會一致通過。舊有課本中的文白比例爭議尚且交織不下,屬於台灣的文學尚且沒有在課本中有一立足之地,就馬上要讓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正名,甚至成為獨立的一門科目? 曾經獲得中央通訊社2008台灣十大潛力人物殊榮的新興作家伊格言則表示,要讓文學教育真正開始教「文學」,而非教「字辭釋義」或「道德教條」。伊格言強調,長期以來,台灣的國文教育花了太多時間沒在教文學。 伊格言說,台灣的國文都在教什麼?教「這個虛詞和那個虛詞」的比較。「這個之乎者也」和「那個之乎者也」的比較。也因此,台灣人並沒有真正學到文學。原則上台灣人在成長過程中,除非遇到特殊機緣,否則不會有人帶領他試著欣賞文學藝術,所以整個台灣的文化產業基礎差到無以復加。 政大台史所的學生蘇維新則表示,自己即將去實習,也發現業界跟學界有很大的斷層。課綱審議的過程中,不管國文、公民、歷史都無專業的學者,在基本的教學現場中,因為制度性問題,也沒有以台灣專業為主力的棲身之地。 林于倫認為,台灣語文教育長期被「黨國御用文人」把持,選文僵化不思長進,搶救國文聯盟等人長期批判學生語文能力低落,卻從未思考讓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在語文科的問題之所在,課程無趣充滿儒家教條思想,多元文化從未體現在語文教科書中,加上考制的設定,台灣文學教育怎麼可能好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