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子嶺大葉楠「鸚鵡」作家王要正「造森林」傳奇!

關子嶺大葉楠「鸚鵡」作家王要正「造森林」傳奇!

本著對土地的愛與熱情,25年前,王要正回家鄉關子嶺,將青春歲月寄情於種植台灣原生種樹木闢建大葉楠植物園,其將生命歲月結合土地能量打造「生態保育」的綠色山林,以反省的心創作「鸚鵡」系列的小說,傳達人文與生態保育。王要正說:「生命的最高境界不是主宰土地,而是守衛大地」。 大葉楠植物園種了上數萬顆台灣原生種的樹,鬱鬱蒼蒼,王要正守護著家鄉的這片山林,如唐吉軻德精神般推動生態保育,曾被某全國性電視媒體封為「造林怪傑」,民報之聲主持人邀集南部培訓記者林崑峯醫師、中山大哲研所馮國瑋組成採訪特蒐隊,深入關子嶺大葉楠專訪「奇人」王要正與談生態保育也談當前國土浩劫與其創作「鸚鵡」小品文的人文思惟,民報之聲在森林中專訪「造林怪傑」王要正,今(20)日播出,歡迎收聽! 「有颱風會讓生態更建全」,這可是一種對大自然詮釋的新見解!「亂種外來物種,壞了台灣生態」…;「喝茶」的茶葉只是客串,水質才是主角,有好水才會甘甜,所以一斤幾千、幾萬的茶葉比不上水,因此保護水源很重要!單就以上概念,王要正就能侃侃論述,他從土地裡體會了一般人未深思的哲理。 王要正說,生命之道,不是自私自利,台灣福爾摩沙青山綠水,很多物種落腳在這片土地繁衍生長,在履行生命的過程中,很多物種共同「打拼」而來,這是無比偉大生命成就,人類卻偏離自然法則或貪念、或心機、運作計謀侵害土地、掠奪資源無所不用其極,循私為己之利,所以他抱著反省的心闢建植物園。 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的王要正,約在民國80年,年近30歲時,返鄉台南種樹,雖名為植物園,但其所造的山林歷經25年已如森林,而且是以台灣原生種樹木為主的森林,森林裡有蒼鷹、食蛇龜、藍腹鷴…等來「作客」。 他說,起初回鄉打造大葉楠,看到怪手大肆整地,但發現自建生態,反而破壞原來生態,他深思反省、懺悔後瞭解任何一種原生物種的存在,均係為了履行生命責任而來,所以人實沒有破壞自然生態系的權利,其也自此和種樹、保育山林結下不解之緣。 從30歲返鄉種樹,至今約55歲的王要正隱遁於山間,天天與草木為伍,取名大葉楠植物園,他說因大葉楠是台灣原生種,培育成林後,開花時,密蜂蝴蝶昆蟲都會飛來秘覓食,等其結「子」,樹上包括鳥類、松鼠…都會來,經此歷程風雨過後,樹上會生成蕨類物種,他認為大葉楠在這塊土地有代表性,因為具有生命責任,帶來很多物種的繁衍,所以用此原生樹種代表植物園。 「有颱風會讓生態更建全」!王要正認為生態資源需經颱風洗練而來,颱風是台灣重要的氣候因子,能在此土地長成的樹種,均經颱風試煉,颱風帶來豪雨,樹木捍衛山林,颱風浩劫其正面可謂建全山林、讓生態建全…;為何現在提颱風變浩劫,他說,因為人破壞山林,濫墾濫伐,所以有土石流…等各種災難,王要正對保育山林和一般人有很不一樣的見解,但確和當前生態保育觀完全契合。 王要正說,可不要以為滿山螢火蟲就是生態保育很成功,螢火蟲也會傳達的訊息…,至於生態工法,王要正說,不要以為不要用很多水泥,就地取才,營建環境就是生態工法,任何怪手一進入山林,對生態保育就帶來浩劫…。 民報之聲主訪林崑峯醫師說,正如王要正所言:「生命的最高境界不是主宰土地,而是守衛大地」,更多訪談精彩內容,請收聽今晚民報之聲。 ※附註:《鸚鵡》王要正除了從事山林保育也積極投入創作,長篇小說《鸚鵡》,一共分四冊,各冊均依該本書的主角合名。講述自民國50年及至民國100年社會時空背景…。 ※附註:民報之聲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6%B0%91%E5%A0%B1%E4%B9%8B%E8%81%B2/1415280828753086?ref=hl 大葉楠滿佈台灣原生樹種(林崑峯攝) 樹根包覆巨石的雀榕(山諸枷)(林崑峯攝) 大葉楠森林一隅(林崑峯攝) 大葉楠森林內唯一的休憩小屋(林崑峯攝) 大葉楠正門入口(陳俊廷翻攝) 王要正創作「鸚鵡」系列,被稱「鸚鵡作家」(陳俊廷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