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專文】文組還是理組?

【校園專文】文組還是理組?

「我是指在座的各位都是文組。」——某鄉民如是說。 日前一名帳號顯示為會計學系的同學對歷史系的出路發表評論,出現一枚「我是指在座的各位都是文組」的地圖砲調侃會計系與歷史系,一語道出會計系只是文組的真實面貌,打臉會計系學生的言論。 不過,提到「會計系只是文組」,難道到了大學,科系還分文組科系跟理組科系嗎? 1. 高中分文組、理組,大學也分文組、理組? 如果大學有分類組,那麼文組跟理組到底差在哪?是差在出路,長相,還是肥宅數量? 兩個類組的區分從高中延伸到大學、研究所,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因為大學頂多區分學院,從來沒聽過文組、理組的正式稱號,卻仍存在以文理區分科系的現象。筆者想知道,文組與理組的差異究竟是什麼?又,這樣的差異適合套用在大學嗎? 2. 賺錢技能與數學使用量 網路鄉民們應會提出不只一種答案,本文先列出兩種典型的回答:第一,理組接觸更多數學;第二,理組更能賺大錢。這樣看來,文組理組已經不只是「考不考數甲」之類的區別而已,理組與文組還差在賺錢技能。 不過本文將指出,不論是依照數學使用量、賺錢技能、或是兩者合併以區別文組、理組,這些區分套用在大學時都會忽視科系間的差異,同時忽視跨領域的可能。 3. 「都是文組」會忽視差異 依能否賺錢來區別科系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人們「只」依能否賺錢來區別科系。因為如此一來,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就沒有區分的必要,畢竟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最佳人選。並且,法律學系或某些商學院科系應該被歸類為理組,因為他們的賺錢能力不亞於生物科技學系(如果你高興,也可以把生物科技歸類為文組)。看來,端視賺錢能力的情形很荒謬。不過,把文組、理組的區分重心換作「數學使用量」,也不一定就更有道理。 以「數學使用量」的角度把科系分為理組與文組,有點像把手部操作為主的運動稱為「手類運動」,例如:籃球、桌球。而足球、跨欄等運動則為「腳類運動」。事實上,同為手類運動的籃球與桌球其實非常不同,而且籃球除了要求手部操作,同時也要求強健的腳力與核心肌群,但是這些特徵與差異都容易在「手類運動」的涵蓋下被遮蔽。 同理,被歸類在文組的經濟學、法學、傳播學、文學等領域,雖然各自有著獨特的核心關懷與方法論,但是在「都是文組」的涵蓋下,各位看官大概都一樣! 總而言之,讓大學科系比照高中分組的代價之一,就是忽略了科系之間的差異。 4. 「文理分開」會忽視跨領域的可能 由於許多傳統思維、產業需求的影響,台灣的社會氛圍會在「術業有專攻」的口號上,硬是把文組與理組說得涇渭分明,如此反而更加阻礙「專攻」的可能。如果科系可以單純分為理組或文組,那麼當某人擅長數學與社會時,他該選哪一組的科系?我們會發現,這名擅長數學與社會的朋友勢必要選擇一項專業,而放棄另一項專業。 然而這種涇渭分明,忽視了大學兼顧數學與社會的可能。事實上,融合數學能力與社會觀點的科系並不少,經濟系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科系不總是涇渭分明,甚至某些學術專業須跨越領域才可掌握。 5. 結論 或許仍有人會主張,不管怎麼說,科系就是有區分為文組與理組的空間。當然,我們可以自由地定義「數學使用量高」的科系是理組,而「數學使用量低」的科系是文組。 對詞彙下定義看來也沒什麼不對,但是這種區分的效益有限: 傳播學與法學都很少碰數學,但兩者間的差異卻很大,並不比哲學與數學的差異還小;而且這種區分也不無瑕疵: 經濟系的數學使用量不比生物科技系還低,但一般人仍將前者視為文組,後者視為理組,容易抵觸「數學使用量」的界定方式。 因此,這裏並非要求各位絕不能用理組與文組區分科系,畢竟歸類劃分是各位的自由。然而,以賺錢能力或數學使用量來區分文組與理組,並套用在「大學」的科系,將有負面的影響與失真的可能。筆者也相信,理組與文組有更好的分野標準,而關於科系與領域特色的議題,台灣也值得更多元、細緻的切入角度。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