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先創婦產科內視鏡微創治療 醫學界的「第四波革命」

台灣先創婦產科內視鏡微創治療 醫學界的「第四波革命」

2016亞太婦產科內視鏡微創治療醫學會年會將在下周舉行,針對微創內視鏡手術的應用與貢獻,長庚大學教授、亞太婦產科內視鏡微創治療醫學會董事會主席李奇龍表示,婦產科應用內視鏡微創醫療技術,不僅恢復快且可馬上上班,減少病人受苦,而防沾黏的觀念提升亦可減少術後合併症,同時該技術亦可提升國內醫療相關產業,可稱為是醫學上的「第四波革命」。 2016亞太婦產科內視鏡微創治療醫學會年會將在11月4日至6日登場,主題為「內視鏡微創手術」,將一連三天在世貿中心舉行大會,主辦單位今(26)日下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說明內視鏡微創治療的應用與貢獻。李奇龍會後受訪時做出以上表示。 李奇龍說,從1901年一開始的「開腹手術」,到1989年,將近百年時間,才開始用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是打幾個小洞,來做婦產科、外科手術,到1989年開始做第一例的子宮切除之後,因為還是有一些小傷口,病人覺得還是有些疼痛,會覺得有些卻步、擔心。 他說,台灣在2010年開始發現,利用這樣手術的方式,可以再進一步,就是利用自然孔道,例如拔牙就是嘴巴打開就好,不用從臉頰劃一個洞,一樣可把牙齒拔掉,因此,女性的骨盆腔手術,或者是進入腹腔的膽囊切除手術,其實也可以從陰道進入腹腔來做手術。 「所以2010年,我們就開始從陰道來做卵巢、輸卵管、子宮的手術,到目前為止,手術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就在去年,將相關成果發表在非常好的醫學期刊上,假如謹慎地選擇病例,發現大部分手術在子宮切除手術,都可藉由在自然孔道的方式來達成」 。 「所以你會發現到:這是第四波的革命」!李奇龍說,從一開始的開腹手術,病人疼痛、容易感染,甚至造成合併症,死亡率高,腹腔鏡手術已改善相當多,但問題是,手術的合併症減少很多,還是會造成疼痛、不舒服,因此我們就好像拔牙一樣,把它變成 Day Surgery(指手術當天即完成可返家休養)。 「就像拔牙不用住院,從自然孔道也減少傷口,自然病人就比較願意接受治療,女生也比較願意接受治療」,他說。 至於在推廣及相關教育訓練方面的努力,醫學會有哪些想法?李奇龍表示,過去每年都會辦學習班,不管在上海,或在台中、彰化秀傳都辦過學習班,讓很多婦產科醫師都可來學習,一步一步地教,怎麼來做這樣的治療,也減少一些訓練不足造成合併症的個案。 他說,例如美國曾在2010年報導,『子宮內膜癌做腹腔鏡手術』效果不錯,跟傳統手術一樣,但是忽略到有1/4的人,除了腹腔鏡幾個洞之外,還要3、4個10公分的傷口來做治療,變成讓病人受苦更多,「這表示沒有訓練造成的問題更大,所以我們每年召集醫師辦醫學會,讓病人接受這樣的治療,得到更大的好處」。 記者詢問技術成本是否有進一步考量?以及對醫療器材相關產業發展的影響?對此李奇龍說,可能會需要更多一些的單孔套組來做,「還好台灣有這方面的製作公司,至少在醫療成本都是維持在國內的部分,這對醫學產業也有相當的幫助」。 李奇龍說,這項技術也不會造成腸阻塞、沾黏問題,所以對病人來講,也減少很多社會成本,手術器械也是國產的,可提升相關產業,是不錯的一個方向;同時也希望台灣的社會、病人能了解,這是台灣先創、獨創的方式,有它領導的地位,因此大家願來台灣學習。 「但還是要時間」,他強調,婦產科醫師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達成更好的成效,也因此透過這次的年會發表,讓民眾知道現在醫學進步的程度。對於婦女剖腹生產手術雖然影響較小,但「防沾黏」觀念也會帶來一些改變。 「開腹手術時造成那麼多合併症,現在知道其實是沾黏造成,造成腹膜受傷等,雖然胎兒這麼大,沒辦法用微創的方式來生產,但現在剖腹產也會藉由來自微創的想法,增加減少沾黏、做好止血,減少腹膜的創傷的方式來做」,他強調,這也是微創手術帶來的觀念進步。